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最大胆学说”指的是(    )

A . 人文主义思想 B . 民主共和思想 C . 三权分立思想 D . 自由主义思想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

A . 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 .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 .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 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宜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
A . 推动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出现 B .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C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 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辛丑条约》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秦朝郡县制示意图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④从分裂到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放映了在古希腊(    )

A . 商品经济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B .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结果 C .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D .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欧洲文化史》指出:19世纪“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带来可喜的成就”,这让“虔信《圣经》是真理之源的人十分不安”。这里的“成就”是(    )
A . 进化论 B . 启蒙运动 C . 牛顿经典力学 D . 科学社会主义
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   )
A .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B . 完善了中枢机构 C . 导致了军机处的废除 D . 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    )
A . 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 B . 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 C . 近代中国国民意识淡薄 D . 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19世纪60年代起创办军事企业,建立陆海军;在“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民用企业,同时开始筹划海防。该运动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民用工业资金来自政府 B . 军事工业资金来自于民用工业 C . 军事工业资金来自民间 D . 民用工业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
如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据此可知(   )

A .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 B .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C . 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淸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D . 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变化体现了由领先到落后西方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6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发生这次斗争的原因。(8分)

200910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不幸逝世,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C.图三反映出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贡献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3)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下列是某中学兴趣小组进行的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中的部分图片

材料三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6)

中国制定全面抗路线的会议是(  )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A. 铁犁牛耕的应用
B.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五代时期,有人喊出口号:“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为之也。”赵氏深知,自叹不快乐,臣问何故,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由此可知赵氏的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中朝
C. 杯酒释兵权
D. 设转运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