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 . 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 . 资本积累的完成 C .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 市场的需求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A . 察举制度的实行 B .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 . 科举制度的创立 D . 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 . 世界银行的建立 C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
A . 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 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 . 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是平民的胜利,主要体现在(    )
A . 在法律上平民取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 B . 保护了平民的根本利益 C . 审判、量刑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依 D . 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被完全取消
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主要是因为(   )
A .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B . 封建经济的发展 C . 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D . 儒家思想的影响
能够证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到完整画面的文物是(   )
A . 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人像 B . 四川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C . 商朝司母戊鼎 D . 随州曾侯乙墓全套青铜编钟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他的功绩不包括( )
A . 灭六国,统一天下 B . 统一文字、货币 C . 开始推行郡县制 D . 修长城,抵匈奴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实行

A . 仁政和道德教育 B . 王道和民主政治 C . 专制和自我节制 D . 人治和法治
有学者指出,建国初的“一边倒”政策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由此可见,“一边倒”政策(  )
A . 是基于形势的正确选择 B . 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 . 未关注意识形态的对立 D . 是指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往来
《元史.地理志》载:“汉梗于北,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靡之州(“羁縻”意为松散的管辖),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说明元代(   )

①天下一统疆域空前辽阔              ②实行民族差别对待政策

③延续羁縻实行民族平等              ④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

A . 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 . 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 . 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 . 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
明后期宗族建祠祭祀祖先更为普及祭祀始祖的统宗桐堂更多,江南地区仍是宗族建设兴盛的地域,其中族谱更加盛行,表现出强烈的以谱法接济宗法的观念。这说明(    )
A . 市镇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 B . 宗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C . 观念更新带来宗族组织化 D . 理学影响社会的变迁

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历史知识时引用了下面的诗句作补充:她的步履轻盈/她的姿态优美/很像飘飘欲仙的天使/她的声音像仙乐一般优雅/委婉、清脆。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应该是(  )

A.古希腊神话                    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C.宗教改革                      D.浪漫主义文学

 (2010·南京第一学期期末)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彼特拉克

4、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015·南安一中高一期末)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

A.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B.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转向成文法

C.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春秋时期,许多在战争中逃离家园的流亡者和冒险者把中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播 到邻近的蛮族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半岛及其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中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疆也有类似的扩展。这一过程表明
A.百家争鸣初见端倪 B.中原文化重心转移
C.分封宗法走向瓦解 D.华夏文明逐渐拓展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所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 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
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
C. 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
D. 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