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讲话应该是 在(    )

A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 . 1992年南方谈话 D . 1997年中共十五大
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 . 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B . 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C . 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D . 剥夺了参政议政的权力
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    )

A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 .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 .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 . 《德意志帝国宪法》 B . 英国1787年宪法 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 英国《权利法案》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

A .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B .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C .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D .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 .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 .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 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 .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 经济严重衰退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坊市制度崩溃 D . 政府管理失控
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 . 深受宗法影响 B . 突出皇权至上 C . 体现宗教色彩 D . 利于邻里和睦
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A . 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B . 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 . 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D . 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柏拉图说:“苟非哲学家为君,或今之治国者有哲学家之精神与智识,苟非政治上之能力与哲学之智识,合而为一,苟非以此二者为相异之物,摈去弗道,而别求之于他途者,则国家终无脱离苦恶之一日。”由此可知,柏拉图( )
A . 强调治国者要有理性 B . 认为执政者需德才兼备 C . 极力反对暴力政治 D . 呼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A.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10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请介绍一位你心中的伟人。(200字左右)

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材料表明(  )

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D.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

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中国入关问题明确表示:“我们不搞对抗,但也不会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而放弃原则,以求得某方面的同意。”这是因为(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C.国家性质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状态,各地文明接触碰撞,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促进了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16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3 1967年哪三个机构合并,标志着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3分)欧洲一体化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标志是什么?(1分)

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1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了什么?(1分)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西方建立起来

9.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此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91211,《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男女平等的观念

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救国不必依靠女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 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