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中国的出口 | 中国的进口 | 中国的出超或入超 |
1977年 | 203 | 171 | +32 |
1978年 | 324 | 865 | ﹣541 |
1979年 | 594 | 1724 | ﹣1130 |
1980年 | 1059 | 3755 | ﹣2696 |
1981年 | 1875 | 3603 | ﹣1728 |
1982年 | 2275 | 2912 | ﹣637 |
年份 | 1894年 | 1913年 | 1920年 | 1936年 |
外国资本在中国资本总额所占比重 | 60.7% | 80.3% | 70.4% | 78.3% |
①外国在华资总额呈起伏的趋势 ②中国近代经济半殖民化的特征
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④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以其温和性和包容性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期产生的诸多问题,逐步扭转了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不利局面,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新经济政策是“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摘编自舒新《新经济政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再探》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回到欧洲去的强大思潮中,不是继续寻求社会主义改造的新路,而是盲目崇拜、全盘肯定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国家凭借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起来的实力,实施“超越遏制”战略,……结果,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摘编自黄宗良等《斗争•合作•发展》
假如你生活在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1870年),下列事情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A. 欣赏名画《日出·印象》 B. 出席甲壳虫乐队的演唱会
C.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D.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十三日;蕃舶纲首蔡景芳,特予补(委任)承信郎。以福建路提举市舶司言:景芳招诱船货,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四年,收净利钱九十八万余贯,乞推恩故也
――《宋会要辑稿・职官》
材料二: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由是番舶几绝。
――《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
材料三:乾隆末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打着为乾隆皇帝祝贺80岁生日的旗号,要求建立平等通商关系。礼物没少送,从钟表、光学仪器到新式大炮,一大堆,但唯独见了皇帝不肯弯曲自家的膝盖下跪。结果呢,建立关系的请求泡了汤……中国也就留下了两个传说。第一个是阿Q式的传说,说虽然洋鬼子嘴上硬,坚持不肯下跪,但见到皇帝的一刹那,天威之下,居然双膝跪倒。第二个传说是洋鬼子不肯下跪,是因为他们的膝盖不能打弯,直腿,属于生理问题,不是态度问题。这两个传说一直在官民中流传,甚至于号称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都相信洋人的膝盖是不能弯曲的……
――引摘自《历史空白处》
材料四: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l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时期(194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从南宋到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立关系的请求泡了汤”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洋人并没有向乾隆下跪,但却有两个传说的出现,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传说出现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为何把18世纪定为“尊敬阶段”?(3分)在“轻视阶段”美国是如何实施对华侵略的?其侵华地位有何变化?(6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启示。(2分)
1953 年,毛泽东说:“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1955年又说:“我们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还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质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的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了( )
A. “一大二公”政策(大:规模大;公:公有化)
B.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核算政策(三级:公社、大队、小队)
C. “一平二调”政策(平:平均主义;调:劳力和财力无偿调拨)
D. 统购统销政策(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