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郡守
《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韵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
A . 水利设施完善 B . 农业非常落后 C . 重视精耕细作 D . 自然灾害严重
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及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运动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竟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 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 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C . 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D . 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的才能。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和“政治史传统奠基人”的历史学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这部宪法实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其局限又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政治理念?
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D .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性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
A .   颁布《航海条例》 B . 提出经典力学 C . 创立责任内阁制 D . 开展工业革命
1987年台湾地区热门电影电视主要有《跨过海峡》、《返乡探亲》和《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 . 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面结束 C . 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从庭院、厅堂、天井,到门罩、梁柱、柱础、格门、板壁、天花等众多建筑构件上,处处可见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为题材的“三雕”艺术品,这“三雕”是

①砖雕   ②根雕   ③石雕   ④玉雕   ⑤木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④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 . 民主共和 B . 改良维新 C . 暴力革命 D . 君主专制
关于如图所示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创制者的重要著作的《天工开物》    B . 不到一个月印成《金刚经》100部    C . 全部使用木铜泥活字进行印刷    D . 节省了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法西斯主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 . 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右图是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该工具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农业灌溉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

         

1215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材料二  16903 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尔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尔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2013·湖北百所重点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

材料2

(1)依据材料1,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西方民主政治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3)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内容。

史实

结果或意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麽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
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技术薄弱                    B.思想守旧     

C.资本缺乏                    D.列强侵夺

 “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立即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并亲自设计了菜单的菜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喜庆团圆、万寿无疆、

三元及第、燕语华堂、兄弟之谊、前程似锦。这不能反映

A.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B.两岸统一的障碍已消除

C.双方求同存异,争取互利双赢

D.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唐宋时期同业的店铺都有“行”的组织。唐朝后期,皇室通过行商征购宫廷需用的货物,(称为“官市”或“宫市”)。“宋太宗时,设置杂买务,为宫廷购买货物。宫中不准直接向行铺征购,以矫正唐朝宫市的弊害。”到宋真宗时,“诏杂买务,自今凡宫禁所市物,皆给实直,其非所阙者,毋得市”。材料说明
A.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商业的发展
B. 政府严格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国家统一促使经济制度的创新
D. 国家财政税收有了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