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1978年以前

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吴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台海纷争、达赖叛逃、“大跃进”、中越战争、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等

1978年以后

40余人近百次,政要仍占据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杨振宁、李泽锴、吴仁宝、刘雯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台独活动、台湾地震、贫困落后、环境污染、港澳回归、移居国外、SARS、北京奥运会、人民币国际化等

在古代雅典,公民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而忽视国家,即便是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
A . 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 . 民主政治渐趋衰落 C . 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 . 公民参政意识强烈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段话:“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 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 . 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 . 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 .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

A . 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 .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 秦汉官僚的等级性
(题文)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 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 .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1932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政府开始允许预算赤字上升,用以资助一项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增加福利救济金。到l937年,随着制造业蓬勃发展,失业率迅速缩小。瑞士政府的这一举措(    )
A . 表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广泛影响 B . 契合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 C . 丰富了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理论 D . 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肋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   )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 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 C . 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 D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百家争鸣 D . 休养生息
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等级观念的影响 B . 城市经济的发展 C . 征收赋税的需要 D . 社会管理的需求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

A .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 .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 . 显示朝廷的威严 D .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   )
A . 科举制 B . 监察制 C . 征辟制 D . 九品中正制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 .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1945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宣称: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

问题:

1)“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能够“消灭德意志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措施有哪些?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原创)策勒尔说:智者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城邦和家庭现存的权威。它所提出的问题超过了它所解决的问题。这说明智者运动(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C.导致家庭关系的瓦解

D.否定了城邦的民主政体

不断调整政治制度是中外历史发展的共同点。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指挥作战的将领,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却受到皇帝、_____、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在沙场。文中的“______”应是指 (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20.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炼丹示意图。这种以练出“神丹妙药”为目的的做法却产生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7.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