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    )
A . 退出一战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成立人民委员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开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1867年,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曾说过“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据此可知徐继畲(  )
A . 倡导君民共治 B . 赞同西方教育 C . 主张民主革命 D . 关注美国制度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
A .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 . 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 . 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D . 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郡县制 D . 郡国并行制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
A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玁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    )
A . 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 B . 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C . 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 D . 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
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
A .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材料表明(   )
A . 中国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 . “迁海令”是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侵略 C . 中国民间正常赴海外经商的路径被禁绝 D . “迁海令”是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 . 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 .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D .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其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是(    )
A . 雅典奴隶 B . 雅典公民 C . 雅典妇女 D . 外邦人

201930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

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

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竟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财物力为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一一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原因(6分),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商业以及农业与商业的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9分)

11.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12分)

29. 2016116,备受瞩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开业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意味着在历经800多天的筹备筹建后,全球迎来了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美国认为,中国另起炉灶搞亚投行,是对传统全球金融秩序的挑战。下列组织或机构属于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是

①关贸总协定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TO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英国的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   )

A.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B.政府首脑         C.国家元首         D.武装部队总司令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6)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

(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8)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5.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

  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