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 . 北方实现统一 B . 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过程 C . 民族矛盾尖锐 D . 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85年5月颁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1986年3月,国务院发布《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决定扩大高等学校在招生、毕业分配、干部任免、外事、教职工聘任、教师任职资格评定、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权限,高效党委集中力量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意见》,要求建立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至1989年初,全国已有100多所高等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先进典型如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华中工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圳大学的办学体制改革等。

﹣﹣摘编自杨东平《重温和借鉴: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界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 . 使中国完全走上了富强独立之路 B . 充分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下表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等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

A . 垄断现象导致了高收入群体出现 B . 机器生产催生了新的技术行业 C . 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 国家干预政策调节着收入分配
西方学者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说:“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段话强调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状态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 . 世界的发展动力完全来自于欧洲 D . 欧洲中心论促成世贸组织的建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政府利用各地“宗主”督护地方,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干预,这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赋税来源。孝文帝改革时,创立三长制。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荫蔽于宗主的人口夺取过来,重新作为国家的“编户”,以保持赋税的正常收纳,维护正常的徭役征发。从三长的职能来看,清查户籍、赈灾、治安、教化、公益事业、赡养老人和兴办教育等地方事宜,中央政权的各种意志在基层大都得到了贯彻。三长的工作从经济上瓦解地方的士族和豪强,却并不能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士族豪强在乡里的声望。

——摘编自李娜《北魏三长制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魏的三长利。
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

材料二: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0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作用。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 B . 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 C . 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 D .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 .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 . 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 . 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 . 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既有背靠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割据混战,又同时维持着民主政体,且以“以工代战”的方式参与一战,收回部分权益;既有尊孔复古的逆流,又有民主共和观念的不断传播。这说明此时期(    )
A . 体现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 . 军阀混战促使了社会变革 C . 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交织 D . 面临民族危机的艰难抉择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下列属于19世纪“科学世纪”的成果有 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②《共产党宣言》③《物种起源》④《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6分)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4分)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6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2010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19题)《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而破解这些问题的是    

AIsaac Newton     BJhon Dalton      CMichael Faraday    DAlbert Einstein

11.下图所反映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这一历史现象,包括(  )

①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②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③印第安人、黑人遭受劫难     ④新的生产方式得以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1929 -1933年经济危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B.社会生产与购买力不平衡

C.市场虚假繁荣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

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普遏衰落

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13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企业公司联合组成全美制造商协会。该协会设置有各种常务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进行联系和沟通。这表明

    A.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大企业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C.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D.美国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