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总结 24 年斗争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高度强调共产国际在中共组织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③确定集体领导原则,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总章程
“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是造就中国这个超大规模文明型国家的内在动力,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下列是某学者的著作目录:
——据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从目录中任选一个章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章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立法机构的办公地点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白虎通·嫁娶》(东汉班固整理)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婚姻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婚姻观念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材料二 “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依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妇女的社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项目 | 年 代 | |||
1949—1966 | 1967—1976 | 197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 | 26.6 | 28.8 | 12.66 | 15.6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 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巨大权力的国家元首是( )
A.皇帝 B.宰相 C.总统 D.议长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三公九卿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他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级的产生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1962年PUNCH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被画成
了神话人物,他们使劲给一艘挂着“古巴”旗帜就要失事的小船吹风借力。此漫画反映了
A. 美苏为稳定局势而走向妥协 B.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
C.古巴内政受到美苏两国的干涉 D.美苏冷战导致古巴政局动荡
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强调保护公民的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
D.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1938年 | “团结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9年 | “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摩擦分裂”“反对妥协投降” |
1940年 |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 |
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A. 统一战线政策的转变
B. 抗日战场形势的紧张
C.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D. 敌后战场地位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