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关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另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现,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智者学派中的这些人的观点有何局限性。 (2)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个人自由的认识。
答案:答案: (1)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要求废弃法律、习俗和伦理;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主观感受。 (2)背景:希腊城邦道德沦丧,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目的:重建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度。 (3)同:康德与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达到自律;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 (4)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但人们行使自由权利不应该违背道德和法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以及康德思想的异同点。第(1)问要总结出智者学派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弊端。第(2)问从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弊端及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目的组织答案。第(3)问从人文主义精神分析相同点,从个人与法律关系分析不同点。第(4)问,主要从人文主义尊重人的权利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