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B . 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所打破 C . 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D . 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

A . 降低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B . 逐步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C . 直接受到工业革命的破坏 D . 长期缺失排水供水系统的建设
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俄国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感受多元的文化和别样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苏联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看法。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材料指出卢梭相比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 ④提出人民主权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④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赢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板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
A . 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 . 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 . 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D . 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某论文列出了一下主要参考书目:李威熊《中国经学发展史论》、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该论文研究的对象最可能是(    )
A . 王阳明的《知行录》 B . 李贽的《焚书》 C . 王夫之的《周易外传》 D . 魏源的《海国图志》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最后均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B .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C . 战略战术失误 D . 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息,具有极强的内聚性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早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 . 汉语 B . 金文 C . 甲骨文 D . 先秦时的俗语
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以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被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
A . 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 . 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 . 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 . 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 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 .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 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 .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之间矛盾和冲突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展开的,这一时期美国北部建立了纺织、制鞋、采矿、钢铁、交通等工业部门,发展十分迅速。南部地区自美国独立战争后,一直种植烟草、蓝靛和棉花为主……奴隶在监工皮鞭的鞭笞下艰辛地劳动……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分裂的信号,1861年4月,南北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人员伤亡超过美国参加的历次战争。

——摘编自李惠胤等《略论“南北战争”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战争中州权主义因其最终导致联邦分裂和维护奴隶制度的严重后果声名狼藉,战后加强联邦权力和威权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推进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南北战争以统一战争始,以废除黑人奴隶制的革命终。在战争期间颁布的宅地法……就是用革命的手段,以最有利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废除了黑奴制直接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障碍,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还利用政权,通过“南方重建”等行动,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又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美国梦,美国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摘编自余志森《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记:美国崛起的开端》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对美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是关于罗马法的图示:

材料二  5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5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从形式和适用范围上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分析: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并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的士兵的家人因此将他的家人告上了法庭。想一想,如果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早期,法官会怎么判决?为什么?如果还是这个案例,假如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你认为法官应该怎么判决?(8)

(3)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时,中国人编纂了《秦律》,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两者有什么异同?(6)

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在这里,雅克·勒高夫强调的是                   

       A.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角度阐释历史

       B.以关注下层民众的角度认识历史

       C.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研究历史

       D.从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角度探索历史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该态度的代表人物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A
.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

B.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亡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
A. “天人合一”思想
B. “无为而治”主张
C. “知足常乐”观念
D. “以德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