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伤调,独具魅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牧野之战      ②春秋吴越争霸      ③巨鹿之战      ④楚汉之争

A . 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漫画的大意是:八路打鬼子,鬼子打老蒋,老蒋打八路。

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 漫画创作于抗战初期 B . 漫画讽刺了蒋介石投降日本 C . 抗战中蒋介石是共产党的主要对手 D . 漫画讽刺了抗战后期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012年1月1日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 . 民生主义思想 B . 民族主义思想 C . 民权主义思想 D . 民本主义思想
福特公司应用最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建立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机器撞开了大门,其成果就是制成了各种“全球性汽车”,通过这些汽车,福特公司再一次树立了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表明汽车的制造竟可以怎样达到尽可能最大的效益。所进行的改造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并可望削减成千上万个高技能的报酬优厚的工作岗位,它们原属于那些经理们、工程师们和推销人员。这表明(   )

①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②全球化统一了制造业的标准

③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

④全球化带来了失业等问题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社会进步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许公司的出现,显示了在哥伦布、麦哲伦、达·伽玛相继发现新大陆之后,政府与商人联手努力想夺取新世界的财富。这些公司都幸运地拥有皇家发给的特许状,享有跟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贸易往来的独占权。也因此它们兼跨了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并不只是一家现代化的公司。“这个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商业团体”拥有一支军队,控制世界上一块广大地区,创造出全球最庞大的文职人员,伦敦大半的码头都是在它手上发展起来。——(英)约翰·米克勒斯维特《公司的历史》

材料二:1776年3月8日,英国伯明翰,由两个合伙人名字命名的“博尔顿—瓦特”公司,向客户展示了新研发的产品——蒸汽机……在纺织、机械、冶金等各个行业中,几乎看不到必须由政府特许才能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与重商主义时代相比,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开始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材料三: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司”的主要特点。

  2. (2) 与材料一的“公司”相比,材料二的“公司”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 (3) 材料三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 . 该法的公布是平民的胜利 B . 该法没有给平民阶层带来任何好处 C . 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 . 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特权
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 . 美国不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 B . 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C . 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  D .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在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写道:“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内容最能表明(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B . 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C .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 . 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B . 第三世界的兴起 C . 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D . 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   )
A . 分封制度 B . 诸子百家 C . 礼乐制度 D . 三纲五常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 . 分割地方权力 B . 对地方官的监察 C . 发挥文官作用 D . 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    )
A . 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 . 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C . 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D . 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洪仁玕在《资本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等待戈多》分别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          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

C.是否由地主阶级领导        D.是否涉及军事改革

(加试题)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

——选编自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由平遥古城的市楼,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梁启超认为晋商具备了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段话简要评价晋商活动的作用。

请列举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19111120,《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