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希腊人认为,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限。他们还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由鬼神支配的,人不仅是感觉的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智的,他不但能感觉到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自然规律,这就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理性”思想关系。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命运的反抗。即使在城邦瓦解之后,古希腊人仍坚守自由。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也使尊重和发展个体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不可动摇的一种信念,于是民主确立了。
——摘编自孙开香《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之解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社会迈进。
——摘编自肖杰《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生观变化》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
①中国开始丧失内河航运权
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权利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魏国李悝的一段话:“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李悝主张
A.恢复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
B.抑制新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
C.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简要分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列举任意四点即可)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与图2为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8分)
(2)材料二中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哪一重要思想?(4分)
(3)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南方谈话”论述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6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 这反映出当地
A .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 .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 级 | 等级名称 | 财产资格 | 分享的政治权利 |
第一等级 | 500斗级 |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
第二等级 | 骑士级 | 年收入达300麦斗 |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
第三等级 | 双牛级 | 年收入达200麦斗 |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
第四等级 | 日佣级 |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
材料三 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该项措施主要解决哪一问题?结果怎样?(5分)
(2)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4分)
(3)据材料三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3分)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 桔槔 B. 翻车 C. 筒车 D. 辘轳
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列有关关贸总协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是由美国倡议建立的 B.最初的成员国就有125个
C.英、美、法、中等国参加 D.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
右图是西方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其信息包含
①讥讽清朝腐败无能
②策划共同瓜分中国
③反映列强侵华野心
④同情中国所受遭遇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③④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表 1 所示。这些政策
表 1
时期 | 经济政策 | 出处 |
汉文帝 |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 班固《汉书·卷六十四》 |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 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 (定本)·错币第四》 | |
汉景帝 |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 十税一” | 范晔《后汉书·卷一》 |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近代“夷务”观
材料一: 《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也就是说,皇帝下旨,只要外国公使答应不常驻北京,中国关税也不收了,鸦片贸易也可以放开。
——袁南生《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材料二: 1860年与英法媾和的惨痛教训,促使恭亲王对洋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此以前,他也是激烈反洋的,主张对外夷索求作坚决抵制并处死巴夏礼(Harry Parkes);而在媾和以后,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据《清德宗实录》等整理
问题: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材料一“……”处的条款内容可能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他形成了对夷务的)“新概念”指什么?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分)
(3)你如何理解近代“夷务”观?(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