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正是出于这种感激之情,联邦德国印发了这张《自由之路》海报。画面上一辆正在行驶的卡车,前方路障已经打开,前进的道路通畅无阻,表示在美国的帮助下西德经济已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这张海报反映了(    )

_x0000_i1031

A . “北约”组织的建立 B . “欧共体”的成立 C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德国实现了统一
中国传统观念“重理义、轻艺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天津电报学堂(1879)天津水师学堂(1880)天津武备学堂(1886)天津军工学堂(1893)等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 “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被国人所抛弃 B . 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 C . 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观念进步 D . 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由此起步
“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A . 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 . 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 . 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D . 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

A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井冈山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B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C . 《井冈山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 《井冈山的斗争》 《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
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 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 . 具有极强的残酷性 C . 王权来自于鬼神 D . 已实行宗法制
据史料记载: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任之重,自此而始”。据此判断,东汉灵帝时(   )
A . 州牧是中央行政官职 B . 地方监察体系进一步完善 C . 州成为地方行政单位 D . 国家管理体制有本质变化
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    )
A .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 . 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 . 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关于该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材料的实质在于说明

A . 1787年宪法比《权利法案》落后 B . 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C . 1787年宪法是不完善但很进步的资产阶级国家宪法 D . 这部宪法最大的失误是种族歧视和君主立宪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

A . 汉朝 B . 魏晋南北朝 C . 唐朝 D . 宋朝
1882年,沪上富商张叔和在上海购得地,将其命名为“张园”。张叔和仿照西洋园林风格筑园,并在园内设茶室、戏台,设题诗壁供文人雅士舞文弄墨。不久,张园成为了上海各界集会、演说的场所。这说明张园(    )
A . 促进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体现了西方文化已占据主流地位 C . 满足了晚清上海社会生活的需要 D . 导致了近代中西合璧的风俗变化
下图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①玉米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亚洲和非洲

②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

③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④欧洲同亚洲、美洲、非洲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B . 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压迫 C . 国民大革命的有效推动 D . 日本加剧了对华北的侵略
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最大受惠国。然而近些年来,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却来自发达国家。这是因为 (    )
A .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 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 C . 西方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 D . 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 . 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 . 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 . 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公民大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

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

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

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

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年份

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应出口的比例

1850

6%

2%

1860

4%

6%

1869

30%

13%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

材料2:卢梭从分析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出发,认为人本来平等,自从社会有了私有制,才使人不平等,才有了主人和仆人、富人和穷人、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之分,才有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契约。既然人生来自由平等,具有天赋权利,那就没有理由受一个特权阶级的统治,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卢梭的思想有哪些?

(2)其思想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五口通商章程》附带的《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海关税率大幅度压低到5%-6%左右。这一规定反映了: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②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③海关失去了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④中国海关税与国际接轨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