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0 |
27.5 |
51.0 |
29.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 | 中国 | 世界 |
16世纪(明中期) | 《本草纲目》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 |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 |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
18一19世纪中(清) | 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
(1) 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存在怎样的差异?(2分)
反映了怎样的发展特征?(4分)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2)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分别是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记载的太阳黑子 |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的“大三通”(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启动,促进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大三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经济互利关系的加强 B.台独势力消失
C.美国积极推动两岸统一 D. 两极格局的结束
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 ( )
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
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
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
D.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学说
1938年1月,美国兰顿公司出版了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访谈实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兰顿公司在该书的封面写下:此书告诉你,为什么日本不可能取胜。读者得到的最佳答案是
A.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 B.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凝聚力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9.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倨,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可以推倒。”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1.在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位于亚欧大陆另一侧的欧洲西部则普遍流行民主制度或带有民主色彩的君主制度等。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传统不同 B.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心理素质不同
C.中国与西方的经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D.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