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融宗教祭祀和体育竞技为一体 ②每四年一届在雅典城郊举行
③蕴含公平竞争英雄崇拜等精神 ④期间交战各邦须“神圣休战"
①否定教皇与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②“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直达上帝”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力③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主张俗权高于神权,实际上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④成功应用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的折磨、来世拯救中解放出来,使世俗生活世俗人生焕发勃勃生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以下两则法律条文摘自《民法大全》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5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2分)
(3)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试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6分)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其中,中国的某一剧种以其精彩绝伦的表演感染和震撼了所有观众,表现“国剧”的博大精深。该剧应该是
A.黄梅戏 B.豫剧 C.京剧 D.越剧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异端”自居 B.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C.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可能做到:( )
A.在北京学京剧 B.在山西平遥办票号
C.在上海看电影 D.在广州从事涉外贸易
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中,中外民族解放运动遥相呼应的是 ( )
A.伊朗巴布教起义与义和团运动 B.朝鲜义兵运动与五四运动
C.印度民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 D.提拉克领导的斗争与辛亥革命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11.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