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利玛窦(1552—1610),明万历 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 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 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 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 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 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 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 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 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二: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 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 上了民主一共和党人。……安德鲁•杰克逊(美国第七任总统)的拥护者、纽约州参 议员威廉• L•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 属于胜利者所有"。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 而死。
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大规模改革的序幕。改 革法令规定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 工作至退休。法令要求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 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编自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一文官制度》等
(1)
根据材料一,评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形象。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因素,并概括西方国家的文官制 度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西方人眼中的形象: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官僚队伍的素质高,国家治理能力强。 评价:材料中的西方人只看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积极性,忽视了其选拔人才方式单一,思想禁锢、僵化、因 循守旧,阻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消极性。
因素:中国科举制度的渊源;英美“政党分肥制”弊端严重。特点:公平竞争,选拔考试向社会开放;公天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工作具有隐名性,忠实执行政务 官制定的政策,不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责;职务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