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电路中有一电阻,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 A,当通电5分钟时,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子数为(   )
A . 1 500个 B . 9.375×1019 C . 9.375×1021 D . 9.375×1020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 B . 汽车在40~50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C . 汽车在50s末的速度为零 D . 在0~50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m
机械鼠标的正反面如图所示,鼠标中定位球的直径是 , 如果将鼠标沿直线匀速拖移需要 , 则定位球的角速度为(   )

A . B . C . D .
将长为L的导线弯成六分之一圆弧,固定于垂直于纸面向外、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两端点A、C连线竖直,如图所示.若给导线通以由A到C、大小为I的恒定电流,则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 ILB,水平向左 B . ILB,水平向右 C . ,水平向右 D . ,水平向左
某同学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先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轻质圆环,记录下圆环位置O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圆环拉至O点,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和方向,如图甲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如图乙所示,白纸上是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其中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 . 理想实验法 B . 等效替代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建立物理模型法
  3. (3) 如图丙,使弹簧测力计b从水平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至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是,b的示数变化是
甲乙两物体的x﹣t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甲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B . t=3S时,甲乙两物体位移相同 C .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 . 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m/s
一玩具厂家设计了一款玩具,模型如下。游戏时玩家把压缩的弹簧释放后使得质量m=0.2kg的小弹丸A获得动能,弹丸A再经过半径R0=0.1m的光滑半圆轨道后水平进入光滑水平平台,与静止的相同的小弹丸B发生碰撞,并在粘性物质作用下合为一体。然后从平台O点水平抛出,落于水平地面上设定的得分区域。已知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 J,距离抛出点正下方O点右方0.4m处的M点为得分最大值处,小弹丸均看作质点。

图片_x0020_100023

  1. (1) 要使得分最大,玩家释放弹簧时的弹性势能应为多少?
  2. (2) 得分最大时,小弹丸A经过圆弧最高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 (3) 若半圆轨道半径R可调(平台高度随之调节)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 J,玩家要使得落地点离O点最远,则半径应调为多少?最远距离多大?
静电在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几乎都是让带电的物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电极上.现有三个粒子a、b、c 从P点向下射入由正、负电极产生的电场中,它们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a、b、c的带电情况:a,b,c(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布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C . 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 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 D .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能够研制出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的热机.
若已知某一星球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8,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1. (1) 试求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是多少?
  2. (2) 已知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 ,求这个物体在该星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A、B、C、D、E为连续的四个点,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 , 重锤的质量为m=1.0kg,则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f=

②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     B.在计算中误将g取10m/s2

C.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           D.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

如图所示,置于匀强磁场中的一段导线abcd与缠绕在螺线管上的导线组成闭合回路,螺线管MN上的绕线方式没有画出,A是MN正下方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细金属圆环,若在磁场变化的过程中,圆环A突然跳起,以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经过200多天的飞行,成功进入椭圆形的轨道绕火星运动,开展对火星的观测,并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如图所示,在“天问一号”沿椭圆轨道由“远火点”向“近火点”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星对探测器的引力逐渐减小 B . 探测器的速度逐渐减小 C . 引力对探测器做负功,探测器的势能逐渐减小 D . 引力对探测器做正功,探测器的动能逐渐增大

如图所示,以为圆心的圆周上有六个等分点。等量正、负点电荷分别放置在两处时,在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改变处点电荷的位置,使点的电场强度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移至处,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

B. 移至处,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减半,方向沿

C.移至处,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沿

D. 移至处,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沿

2011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国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改写了我国服务机器人从未进入世界前5的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图中是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如图2所示,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s,则(  )

2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机器人有两次通过同一点

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1 m/s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面沿曲线从M运动到N,下面关于外力F和速度的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x10-8,再利用甲图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定值电阻,R0 =;电源E:干电池组(4节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选填 “R1”“R2”)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乙图所示,则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如图所示,xoy坐标系第一象限的三角形区域(坐标如图中所标注)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

匀强磁场,在x 轴下方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将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重力不计)从P0,-a)点由静止释放。由于x轴上存在一种特殊物质,使粒子每经过一次x轴速

度大小变为穿过前的倍。

1)欲使粒子能够再次经过x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最小是多少?

2)在磁感应强度等于第(1)问中B0的情况下,求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

3)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第(1)问中B02倍,求粒子运动的总路程。

如图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线圈ab边距离磁场边界为s,线圈从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穿过宽度为dd >L)的有界匀强磁场。若线圈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线圈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ab边刚进入磁场的速度与ab边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圈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不相等

B.整个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线圈的最小速度为

C.整个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线圈的最大速度为

D.整个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为2Fd

 

 

 

 

如图所示, A、 B 是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 质量均为 1kg, 紧挨着放在水平面上,但并没有粘连( 可以分开)。 现有一质量为 2kg 的滑块( 可视为质点) 静置于 A 木板左端。己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 0.5, 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2 = 0.25; 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 F=14N 作用 1s 后撤去, 撤去 F 时滑块恰好运动到 A、 B 木板的分界处, g 取 10m/s2。 求:

(1).木板 A 的长度 L;
(2).在 A、 B 木板运动的全过程中, B 木板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v;
(3).在 A、 B 木板运动的全过程中, B 与地面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 Q。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