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完全失重时,液滴呈球形,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会上浮。2021年12月,在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水球光学实验中,航天员向水球中注入空气形成了一个内含气泡的水球。如图所示,若气泡与水球同心,在过球心O的平面内,用单色平行光照射这一水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水球,频率一定变大 B . 此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水球,频率一定变小 C . 若光线1在M处发生全反射,光线2在N处一定发生全反射 D . 若光线2在N处发生全反射,光线1在M处一定发生全反射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上不同位置释放,则各次相比不相同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小球的初速度 B . 小球的运动轨迹 C . 小球的下落时间 D . 小球通过相同水平位移所用的时间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1. (1) 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1

    0.20

    2

    0.40

    2

    0.20

    3

    0.60

    3

    0.45

    2

    0.60

    4

    0.45

    4

    1.2

    5

    0.80

    2

    0.8

    6

    0.80

    6

    2.4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A .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 .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C .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D .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2. (2) 某同学做“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时,重复让小球从斜槽上相同位置由静止滚下,得到小球运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根据画出的平抛运动轨迹测出小球多个位置的坐标(x,y),画出y﹣x2图象如图所示,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球运动的轨迹形状是;设该直线的斜率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块从轨道末端飞出的速度为

如图所示,用细绳系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受力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832042263

A . 只受重力 B . 只受拉力 C . 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 D . 受重力和拉力
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A。现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使∠BCA缓慢减小,直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杆BC所受的力(   )

  图片_x0020_1689284795

A . 大小不变 B . 逐渐增大 C . 逐渐减小 D . 先增大后减小
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均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地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 . 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C . 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D . 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 B . 沿着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 C . 物块沿着1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 D . 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如图所示,三条虚线分别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且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M、N分别是轨迹与1、3等势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3等势面之间区域,左端的电场强度大 B . 三个等势面中,1的电势最高 C . 电子在M点时的电势能比在N点时的大 D . 电子通过M点时的动能比通过N点时的大
如图所示,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当开关S闭合时,在P点处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开关S断开后,再将A、B板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左、右平移一小段距离,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1924704

A . 电容器的电容增加 B . 电阻R中有电流流过 C . 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 . 若带电液滴仍在P点其电势能减小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 、内阻 ,电动机的电阻 ,电阻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理想电压表的示数

  1. (1) 求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
  2. (2) 求电源的输出功率;
  3. (3) 若电动机以 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求该重物的质量。
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   )
A .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 B .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 C . 自开始计时起,第2s内平均速度是6.75 m/s D .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m/s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 (2) 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设计了利用压敏电阻判断竖直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固定在升降机底板上,其上放置一个物块,在升降机运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已知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的示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 . 从0到 时间内,升降机一定静止 B . 时间内,升降机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时间内,升降机运动时的加速度在变化 D . 时间内,升降机可能向下匀加速运动
在地面上方80m处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小球上升的离地最大高度为45m B . 小球抛出后1s和4s时的速度相同 C . 小球抛出后经过6s又回到抛出点 D . 小球抛出后经过8s落回到地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C . 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 . 两分子间的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某游乐场过山车模型简化为如图所示,光滑的过山车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该轨道由一段斜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可视为质点的过山车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

  1. (1) 若要求过山车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则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至少要多少?

  2. (2) 考虑到游客的安全,要求全过程游客受到的支持力不超过自身重力的7倍,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不得超过多少?

如图所示,左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管中封闭有长为L=35cm的空气柱,两管水银面相平,竖直管内水银柱足够长,已知大气压强为p=75cmHg。(设环境温度不变)

  1. (1) 若将图甲中的阀门S打开,缓慢流出部分水银,然后关闭阀门S,左管中水银面下了H=15cm,求右管水银面下降的高度;
  2. (2) 若将装置沿顺时针缓慢翻转180°,使U形管倒置(水银未溢出)如图乙所示,当管中水银静止时,求管中封闭空气柱的长度。

在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现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的小车上,小车从位置A以初速度v0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图4中虚线位置B。按照图4建立的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

4

如图所示,正电荷q1固定于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的圆心处,将另一带正电、电荷量为q2、质量为m的小球,从轨道的A处无初速度释放,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如图所示,电阻R18Ω,电动机绕组电阻R02Ω,当电键K断开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2.88W;当电键闭合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2W,若电源的电动势为6V.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的内阻为2Ω

B.电键闭合时,路端电压为4V

C.电键闭合时,电源消耗的功率为2W

D.电键闭合时,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7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