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拥有的所有好处。——白岩松《阅读与人生》 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卢梭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天地空旷,生命独欢 独处有独处的滋味,信马由缰,享受独乐。亦如那秦岭深处的蜀河古镇一般,唯有在天地空旷之时绵延不息的生命,坚守灵魂的那片净土。 正所谓天地空旷,生命独欢。现代人往往在喧嚣功利中忘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再愿意在“无聊”之中倾听心灵的撞击,探索生命的真谛,于是就如被人操纵的木偶一般穿梭于车马人流之间。 卢梭曾说:“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看罢,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另一个大文豪——梭罗。正如《瓦尔登湖》中描摹的那些波光粼粼的湖面,绿树蓊郁,鸟儿的婉转歌声一样,他将自己的心灵安放于如此宁静甜美的自然生活中,还会有功名的追逐,还会有浮躁的心态吗?他早已经自己的身与心与四周之景相结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了。也正是他对这份静与净的追求,我们才得以窥探梭罗那拨打的思想和留给后人的传奇著作。 与梭罗相像的,还有一人也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犹如一朵朵傲立于枝头的梅花一般,用他淡雅的馨香,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他就是王维。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达到生命独欢境界的一大才子。虽对他的了解不深,但也足以阐释生命的本真了。单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短短十个字,便将一个人对本身的探索秒回的淋漓尽致。这是独处时才能体会到的那一份对宁静的坚守,对个体生命的释然与旷达。只有将心安放在自然之景,充分体味大自然的馈赠,才能真正抛开一切的身外之物,立足于精深的高度。 再看另一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同样是“独”展现的又是另一种生命独欢, 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在如今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里,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跟随心的意愿,去 探寻遗失已久的“真”与“静”呢?当急功近利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当喧嚣急躁已成为一 种思维定式,我们的社会正在沉沦,正在走向一条不归路。然而,别忘了,寂寞与孤独同样 是绝美的风景线,只是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去审视,方可窥得她神秘微笑背后的美 丽。 所以,学学古人吧,游游山水,赋赋诗,过一种诗意的生活,犹如地锦一般,让绿色爬满你的生命,让另一个春天入驻你的世界。 【评点】 本文题目,看了就让人顿生好感,不仅点了题,加上“天地空旷”四个字,结构上好看倒是次要,全文的意境一下子开阔了,才是最重要的。这位同学的活学活用也让人印象深刻,一开篇就用上文学类阅读题中的材料,难在用得好用得巧,要和文章主题以及材料贴合,而这位同学做到了。多用素材,几乎都是课文中的,大家较为熟悉的,但是恰到好处,和主题充分融合。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白岩松和卢梭的话。审读这则材料,须要关注一个概念:“无聊”。“无聊”有这样几个意思:①无所事事,令人烦闷;②没有意义,使人讨厌;③精神空虚,无所依托。(此义与“百无聊赖”“无聊赖”同)而白岩松这句话中的“无聊”显然单指“闲下来的时间”,因为他认为“无聊”拥有很多“好处”。联系他这句话的出处,他所谓的“无聊”的“好处”应该是指阅读之类的精神裨益。鉴于几亿国人嗜“玩”如命的社会现状(有人认为此害甚于吸食鸦片),白岩松提出,在闲下来的时间里,与其用手机聊天、游戏,还不如实实在在读点书,(国人太不爱读书了)尽管网上也可以阅读。 立意的角度:独处的风景、闲暇时的所得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