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联考)如图10所示,质量m=2.0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8m的水平台上,木块距平台右边缘7.75m,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用F=20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向右运动4.0m时撤去F。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 F作用于木块的时间;
(2) 木块离开平台时的速度大小;
(3) 木块落地时距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如图甲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固定在A点,在距离A点为d处固定一竖直放置的足够长光滑绝缘杆,O、B为杆上的两点,AB连线与杆垂直。杆上穿有一可视为点电荷、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现让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以O点为x=0位置,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小球的电势能随坐标x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球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如果小球通过x=2d时的加速度a=1.5g,求小球所带电荷量。
如图所示为某种新型分离设备内部电、磁场分布情况图。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区域Ⅰ宽度为d1,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1;区域Ⅱ宽度为d2,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宽度可调的区域Ⅲ中分布有沿纸面向下的匀强电场E2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2。现有一群质量和带电量均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区域Ⅰ上边缘的注入孔A点被注入,这些粒子都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相继进入Ⅱ、Ⅲ两个区域,满足一定条件的粒子将回到区域Ⅰ,其他粒子则从区域Ⅲ飞出,三区域都足够长。已知能飞回区域Ⅰ的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6.4×10—27kg、带电量为q=3.2×10—19C,且有d1=10cm,d2=5cm,E1= E2=40V/m,B1=4×10—3T,B2=2
×10—3T。试求:
(1)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Ⅰ时的速度;
(2)该带电粒子离开区域Ⅱ时的速度;
(3)为使该带电粒子还能回到区域Ⅰ的上边缘,区域Ⅲ的宽度d3应满足的条件;
(4)该带电粒子第一次回到区域Ⅰ的上边缘时离开A点的距离。
自然界的力、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焦耳研究了摩擦生热等现象,确定了热与功之间的定量关系
(B) 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D)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l2分)一个内壁光滑的圆柱形气缸,质量为M,高度为L,、底面积为S.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计活塞厚度.温度为t0时,用绳子系住活塞将气缸悬挂起来,气缸内气体高为L1,如图甲所示.如果用绳子系住气缸底,将气缸倒过来悬挂起来,气缸内气体高为L2,如图乙所示.设两种情况下气缸都处于竖直状态,求:
(1)当时的大气压强;
(2)图乙状态时温度升高到多少oC时,活塞将与气缸脱离?
![]() |
如图所示,物体在长度相等的细绳AO、BO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重新平衡后,则( )
A. 两绳的拉力的合力变大
B. 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不变
C. AO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变小
D. BO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不变
在图3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