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在水平长直轨道上,质量为M=600kg的动力车牵引着一辆质量为m=400kg的小车厢以v=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动力车和车厢受到的阻力均为其重量的0.15倍,则这时动力车的输出功率为P1=kW。如果使车厢与动力车脱开,之后动力车的牵引力不变,则车厢停止时,动力车的输出功率为P2=kW。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均为E,内阻不计,光电管的阴极K用极限波长为 的材料制成。将开关S拨向1,将波长为 的激光射向阴极,改变光电管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可测得光电流的饱和值为Im , 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量e。

  1. (1) 求t时间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N;
  2. (2) 当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为U1时,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Ekm
  3. (3) 将开关S拨向2,为能测出对应的遏止电压,求入射激光频率的最大值vm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5m/s B . 12m/s C . 12.75m/s D . 11.75m/s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做功的关系”,在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小车,B为打点计时器,C为弹簧测力计,P为小桶(内有沙子),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水平放置,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1. (1) 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晰的某点开始记为零点,依次选取一系列点,分别测量这些点到零点之间的距离x,计算出它们与零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v2-v02 , 弹簧秤的读数为F,小车的质量为m,然后建立△v2—x坐标系,通过描点法得到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则这条直线的斜率为.(填写表达式)
  2. (2) 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4 kg,结合图像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N.
  3. (3) 本实验中是否必须满足小桶(含内部沙子)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是”或“否”)
在x轴上A、B两点处分别有点电荷Q1和Q2 , A、B之间连线上各点的电势 如图所示。P是图线与x轴的交点,且AP>PB,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  )

A . Q1和Q2是等量异种点电荷 B . P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C . 负试探电荷在AP间与PB间受静电力方向相同,均沿x负方向 D . 负试探电荷在AP间的电势能小于它在PB间的电势能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除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 (1) 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N.

  2. (2) 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N.

    (i)用5m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

    (ii)F的大小为N,F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若F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图甲是一款感应垃圾桶。手或垃圾靠近其感应区,桶盖会自动绕 点水平打开,如图乙所示。桶盖打开过程中其上 两点的角速度分别为 ,线速度分别为 ,则(   )

图片_x0020_100010 图片_x0020_100011

A . B . C . D .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与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子可以在大于基态轨道半径的任意轨道上运动,人造卫星只能在大于地球半径的某些特定轨道上运动 B .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都越小,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C .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都越大,周期都与轨道半径成正比 D . 轨道半径越大,动能都越小,动能都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如图所示,用一个大小为F=5N的水平力推放置在粗糙斜面上的木块A,使它静止在斜面上。已知木块A的质量为m=1kg,斜面倾角为θ= ,sin =0.6,cos =0.8,g取10m/s2。求

  1. (1) 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
  2. (2) 木块A对斜面的压力。
材料相同的甲、乙两根圆柱形导体棒,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积是一横截面积的2倍,则甲、乙两根导体棒的电阻之比为(   )
A . B . C . 1 D . 2
如图为课本参考案例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 .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 . 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 D . 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水平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別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让传送带顺时针运行,木块静止后,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可测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1. (1) 放一个砝码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N。
  2. (2) 增加砝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作出示数F与砆码个数n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每个砝码的质量均为50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 , 可求得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由上述信息(选填“能”或“不能”)求出木块的质量。
如图,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求:

  1. (1) 写出线圈在转动中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表达式;
  2. (2) 如果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
  3. (3) 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的过程中,电阻R上所产生的热量;
  4. (4) 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

在距离地面5m处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以的速度水平抛出,若求: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多少?

(2)水平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米?

(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在水面下同一深处的两个点光PQ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在水面上P光照亮的区域大于Q光照亮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光的频率大于Q

B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

C.若Q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P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的条纹间距大于Q

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此实验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某同学接着研究事先描出的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取水平向右为x轴,竖直向下为y轴,如图乙所示。在轨迹上任取点AB,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使得y1y214,如果发现x1x2          ,就可说明了小钢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 km处进行了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在时间上相差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

A15.6     B1186    C104   D5.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使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少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A. 水平外力F增大
B. 墙对B的作用力不变
C. B对A的作用力减小
D. 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图中实线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后,其波形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大于,若波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___s,若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该波的周期为___________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