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某同学在参考书中看到,如果将弹簧剪断后,每一段的劲度系数与原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他分别对剪断前后的弹簧的弹力F与伸长量Δx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图是某同学由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线判断。

图片_x0020_100031

  1. (1) 弹簧未剪断前的图线是(选填“a”或“b”)。
  2. (2) 弹簧剪断前的劲度系数k1与剪断后的劲度系数k2的大小关系为k1=k2.
宽9 m的成型玻璃以2 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割刀的速度为10 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则:
  1. (1) 金刚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
  2. (2) 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3. (3) 所生产的玻璃板的规格是怎样的?
某三棱镜的后面为一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A=90°,∠B=30°,∠C=60°,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入射光沿平行于底面BC的方向射向AB面,经AB面和AC面折射后射出.

  1. (1) 求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θ;

  2. (2) 为使从AB边入射的光线恰好不能从AC面射出,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多少?

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面做直线运动,时撤去外力。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的大小为 B . 内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反 C . 时,物体离出发位置最远 D . 末物体的速度为0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置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细绳上的拉力F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将(   )

A . N逐渐增大 B . N逐渐减小 C . F先增大后减小 D . F先减小后增大
欲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的阻值。
  1. (1) 某同学先用万用表欧姆“×10”挡粗测。测量中,表盘指针位置如图(a),其示数为

  2. (2) 为了准确测出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

    A.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很小);

    B.电流表(量程100mA,内阻约1);

    C.电流表(量程25mA,内阻);

    D.电流表(量程1mA,内阻);

    E.电阻箱(阻值0~9999.9);

    F.滑动变阻器(阻值0~10);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①根据提供的器材,该同学设计了图(b)所示的电路。其中,A1表应选(填器材序号字母)。

    ②要使图(b)所示虚线框中改装后的电表的量程为3V,表应选(填器材序号字母),且该同学应将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调到

    ③完成以上工作后,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出了多组表和表的示数 , 由这些数据得到了图(c)所示的图像。利用图像求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小明父亲启动汽车送小明上学时,发现汽车胎压异常状态电子系统有如图所示的报警:“左前轮胎压1.7 atm,胎压过低”。已知左前轮内胎体积为V0 , 为使汽车正常行驶,小明父亲用电动充气泵给左前轮充气,每秒钟充入 、压强为1atm的气体,充气结束后内胎体积膨胀了10%,胎内气体压强达到了2.4atm。(设胎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且充气过程中胎内气体温度无明显变化,计算结果可用分式表示)

(i)充气结束,胎内气体若保持1.7 atm,其理论体积V是V0的多少倍?

(ii)充气几分钟可以使胎压达到2.4 atm?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上极板接地。一带负电的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下极板竖直向下缓慢地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图片_x0020_1259791218

A . 带电油滴将竖直向上运动 B . P点的电势将升高 C . 带电油滴的机械能将增加 D . 通过灵敏电流计有从b往a的电流
关于电荷、电场及相关概念和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场强度、电容器的电容均是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B . 元电荷是带电量为1.60×10-19C的电荷,其值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首先测出的 C . 电场的概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的,并用电场中真实存在的电场线来表示电场的分布 D . 在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时,牛顿、卡文迪什、库仑等科学家都曾给出类比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平方反比”规律
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 B . 发生光电效应时,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C . 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频率,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多 D . 光照在某金属表面,不发生光电效应时,只要增加入射光强度,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将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假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又返回至出发点。关于小球从抛出到返回原位置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小于下落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 B . 小球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 . 小球上升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变化大于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 D . 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极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板间形成匀强电场,平行金属板的右侧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紧贴上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进入该电场,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射出时末速度恰与下板成30o角,出磁场时刚好紧贴上板右下边缘,不计粒子重力,求:

  1. (1)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及两板间的距离;
  2. (2) 匀强电场的场强;
  3. (3) 画图并求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高速列车进站时在内速度由减为0,羚羊起跑时在内速度能达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为羚羊用时较短,所以羚羊的加速度大 B . 因为列车的速度变化量大,所以列车的加速度大 C . 因为羚羊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大,所以羚羊的加速度大 D . 因为羚羊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羚羊的加速度大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假说法和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 C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该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的质量是2mB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为RC离轴为2R.当圆台旋转时,则(  )

A.若ABC均未滑动,则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若ABC均未滑动,则B的摩擦力最小

C.当圆台转速增大时,BA先滑动

D.圆台转速增大时,CB先滑动

如图5左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______,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平滑连接,则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等离子体发电机的示意图,磁感应强度为B,两极板间距离为d,要使输出电压为U,则等离子体的速度v      a是电源的   (正、负极)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2013·北京石景山一模,24题)(20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在直线x=-2l0y轴区域内存在着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其中x轴上方的电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x轴下方的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在电场左边界上A-2l0-l0)到C-2l00)区域内的某些位置,分布着电荷量+q.质量为m的粒子。从某时刻起A点到C点间的粒子,依次以相同的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若从A点射入的粒子,恰好从y轴上的A′(0l0)沿x轴正方向射出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2)若带电粒子通过电场后都能沿x轴正方向运动,请推测带电粒子在AC间的初始位置到C点的距离。

   3)若以直线x=2l0上的某点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使沿x轴正方向射出电场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都能通过直线x=2l0与圆形磁场边界的一个交点处,而便于被收集,求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及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

1)请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填在下方的横线上.

打点计时器;天平;低压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细线和纸带;

钩码和小车;秒表;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板;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有          .(填选项序号即可)

2)如图,是一次实验中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2s,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计数点D的瞬时速度vD=     m/s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