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到3.11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

A . 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长 B . 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C . 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低 D . 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已知外力F随时间t(单位为s)的变化关系为F=(6-3t)N,则(   )

A . 在t=2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 B .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为6m/s C . 在0~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等于3m/s D . 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大于12m
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几欧姆

B.直流电压表V1V2 , 量程均为0~3 V,内阻约为3kΩ

C.定值电阻R0 , 阻值为5Ω

D.滑动变阻器R , 最大阻值50Ω

E.导线和开关

  1. (1) 该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所示,其中还有一根导线没有连,请补上这根导线。

  2. (2) 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伏特表V1V2的多组数据U1U2 , 描绘出U1U2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 , 与横轴的截距为a , 则电源的电动势E=,内阻为r=(用k、aR0表示)。

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 cm,AB间的距离为6.00 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距离d1=10.00 cm,玻璃砖厚度d2=4.00 cm.玻璃的折射率n=,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v= 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0×108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片_x0020_100020

第二次进口博览会展出了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乒乓球陪练机器人,如图所示。某次陪练中,乒乓球被机器人以原速率斜向上击出,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到台面上,忽略空气阻力和乒乓球的旋转,则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

A . 机器人对乒乓球做功为零 B . 机器人对乒乓球的冲量为零 C . 乒乓球运动至最高点时,动量为零 D . 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为减少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应选择的小球是____。
    A . 实心小铁球 B . 实心小木球 C . 空心小铁球 D . 以上三种球都可以
  2. (2) 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球就水平飞出;同时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把这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进行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这个实验说明了球____。
    A .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 .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3) 某同学描出了的小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乙所示。他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 , 取水平向右为轴,竖直向下为轴,在轨迹上取两点 , 且使 , 若测量发现,则说明小钢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 (4) 另一个同学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他以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小球,如图丙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表示实际长度 , 如果取 , 则物体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是(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实验中,实验中,用a mL纯油酸配制成b mL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已测得100滴溶液c mL,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测得面积为S cm2试问:

①这种估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球形模型,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mL(用题中字母表示)

一枚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对应图中的(    )

A . 点O B . 点a C . 点b D . 点c
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某时刻( )起一水平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并且该力从 时刻开始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下列各图中,最有可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318”国道是一条连接上海和西西藏中尼边界友谊桥的公路,里程碑以上海为起点,公路几乎是沿着北纬线前进的,本题中可以将它的东段视为直线。以公路为x轴建立坐标系,上海为坐标原点,里程碑的示数即为坐标值。一辆汽车某日8时30分驶过 的位置,当日9时10分驶过 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汽车行驶的方向是上海往西藏的方向 B . 该汽车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该汽车这段时间的位移是923km D . 该汽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
在下列几组仪器中,用来测量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刻度尺、弹簧秤、秒表 B . 刻度尺、弹簧秤、打点计时器 C . 刻度尺、天平、秒表 D . 量筒、天平、秒表
某村在距村庄较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kW,输出电压为500V,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Ω,允许线路损耗的功率为输出功率的5%.求:村民和村办小企业需要220V电压时,所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各为多少?(不计变压器的损耗)
如图所示,沿竖直杆以速度v匀速下滑的物体A通过轻质细绳拉物体B,细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B向上加速运动 B . 物体B向上减速运动 C . 物体B向上勻速运动 D . 物体B向上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如图,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 =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 =30 N、F2 = 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  )

A . m1的加速度为4 m/s2 B . 弹簧秤的示数是10 N C . 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D . 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2

如图所示,MN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轨道的一部分,把小球A放在MN的圆心处,再把另一小球B放在MN上离最低点C很近的B处,今使两球同时自由释放,则在不计空气阻力时有(  )

AA球先到达C

BB球先到达C

C.两球同时到达C

D.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到达C

是利用双缝干涉测某单色光波长的实验装置.测得双缝屏到毛玻璃屏的距离为0.2m、双缝的距离为0.4mm.是通过该仪器的观测装置看到毛玻璃屏上的干涉图样,其中12345是明条纹的编号.图、图是利用该仪器测光的波长时观察到的情景,图是测第1号明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_mm,图是测第4号明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mm.根据上面测出的数据可知,被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nm.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得了引力常量

B.行星运动定律是由开普勒提出的

C.奥斯特最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在光滑水平面上,力F1单独作用某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为3m/s2,力F2单独作用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s2,两力同时作用于此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不可能为(  )

A8m/s2                  B5m/s2

C4m/s2                                  D1m/s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6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B. 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 4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 5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