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挤毛巾”和“液桥”都是国际空间站展示的有趣实验。宇航员先将干毛巾一端沾水后能使得整个毛巾完全浸湿,然后再用双手试图拧干,只见毛巾被挤出的水像一层果冻一样紧紧地吸附在毛巾的外表面,宇航员的手也粘有一层厚厚的水。2022年3月23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地球上将湿毛巾能“拧干”是因为水不能浸润毛巾 B . 干毛巾沾水变得完全浸湿是毛细现象 C . 水对宇航员的手和液桥板都是浸润的 D . “液桥”实验装置脱手后两液桥板最终合在一起,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m、n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和入射点从空气斜射向长方形玻璃砖,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m、n两种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玻璃砖对m光的折射率较小 B . m光的光子能量较小 C . 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m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 D . m光在该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端,A.B接触面粗糙。用恒力F将A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F做功为W1 , 第二次让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F做功为W2 , 比较二次做功应有( )

A . W1 >W2 B . W1 = W2 C . W1 <W2 D . 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半径为R的闭合圆环均匀分布正电荷,现在圆环A、B、C处分别取下带电荷量为 的微元小段,并将取下的小段分别移到E、F、G处(不影响圆环上其他部分电荷分布),已知A、B、C、D分别是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与圆的交点,E、F、G、H分别是这两条直径的延长线上距圆均为R的点,此时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A . B . C . D . 0。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Hz,且O点是0.4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 (1) 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2. (2) 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
  3. (3)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1. (1) 图1是一款可以直接接在手机上的电风扇,某同学拆下电风扇,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调零后按正确操作将表笔接在风扇的接线柱上测量,一次叶片转动,另一次设法使叶片不转,两次电表读数如图2、3所示,则(选填“图2”或“图3”)为叶片转动时的读数。根据测量得出电风扇的电阻大约是

  2. (2) 该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在不同电压下风扇的电功率,按图4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总是调不到零,其原因是图4中导线没有连接好(选填图中导线序号);

  3. (3) 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电风扇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则电压V,此时该风扇的输入功率大约是W(功率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边长L=20cm的正方形线框abcd共有10匝,靠着墙角放着,线框平面与地面的夹角 。该区域有磁感应强度B=0.2T、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现将cd边向右拉动,ab边经0.1s着地,在这个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   )

A . 0.8V 方向:adcb B . 0.8V 方向:abcd C . 0.4V 方向:abcd D . 0.4V 方向:adcb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金属球,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5:1(皆可视为点电荷),它们在相距一定距离时相互作用力为F1 , 如果让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各自原来的位置上,此时相互作用力变为F2 , 则F1:F2可能为(   )

A . 5:2 B . 5:4 C . 5:6 D . 5:8
一只小船渡河,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岸边.小船相对于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船相对于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且方向垂直于河岸,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知(   )

A . 小船沿三条不同轨迹渡河的时间相同 B . 沿AC轨迹渡河所用时间最短 C . 沿AC和AD轨迹小船都是做匀变速运动 D . AD是匀减速运动的轨迹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形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A球的线速度必定大于B球的线速度 B . A球的角速度必定大于B球的角速度 C . A球的向心加速度必定小于B球的向心加速度 D . A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在建立物理概念过程中,学会象科学家那样运用物理思想,使用科学方法,往往比记住物理概念的词句或公式更重要。在初中自科、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中,密度ρ、速度v和加速度a,这三个物理量所体现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 比值定义 B . 控制变量法 C . 理想模型 D . 微小量放大
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在进行短道速滑(冰面水平)比赛,假定他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所受的合外力(   )

图片_x0020_909948792

A . 是一个恒力,方向沿OA方向 B . 是一个恒力,方向沿OB方向 C . 是一个变力,此时方向沿OB方向 D . 是一个变力,此时方向沿OC方向
如图所示,xOy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内,下方为匀强电场,上方为匀强磁场B1 , 边界如图所示,其中匀强电场E=1000V/m,方向沿y轴正向,大小为B1=1T的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第二象限中存在B2=2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大量比荷为 =2×103C/kg的粒子,从x轴上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B1区域,最终到达y轴,且所有粒子均垂直穿过y轴。求:

图片_x0020_100044

  1. (1) 第一象限内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B1的边界曲线应满足的方程;
  2. (2) y轴上yP=2m处存在P点,经过P点时粒子的最大速度vm
  3. (3) 能够经过题(2)中P点的所有粒子,其释放点的横坐标满足的条件。
我国的“嫦娥工程”计划2020年实现登月。若登月舱经过多次变轨后,到达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月球飞行,最后变轨使登月舱在月球表面顺利着陆。宇航员在月球上用一长为L的绳子拴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测得小球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0 , 已知月球半径为R。求:
  1. (1) 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 (2) 登月舱绕月球飞行的周期T。
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 间距 ,其电阻不计,两导轨及其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 角,N、Q两端接有 的电阻。一金属棒 垂直导轨放置, 两端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 的质量 ,电阻 ,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 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以初速度 沿导轨向上开始运动,可达到最大速度 。运动过程中拉力的功率恒定不变,重力加速度

  1. (1) 求拉力的功率P;
  2. (2) 开始运动后,经 速度达到 ,此过程中 克服安培力做功 ,求该过程中 沿导轨的位移大小x。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的高为h,一质量为m的物块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O点,B上连一轻弹簧,现让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从弧形槽的顶端由静止下滑,问:

1)弹簧能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多大?

2)若弧形槽不固定,则物块A滑下后,与弹簧相碰,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又为多大?

如图甲,空间存在一范围足够大的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让质量为m,电量为q(q>0)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沿xOy平面以不同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入射到该磁场中.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影响.

(1)若粒子以初速度v1沿y轴正向入射,恰好能经过x轴上的A(a,0)点,求v1的大小;

(2)已知一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v>v1),为使该粒子能经过A(a,0)点,其入射角θ(粒子初速度与x轴正向的夹角)有几个?并求出对应的sinθ值;

 (3)如图乙,若在此空间再加入沿y轴正向、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一粒子从O点以初速度v0沿y轴正向发射.研究表明:粒子在xOy平面内做周期性运动,且在任一时刻,粒子速度的x分量vx与其所在位置的y坐标成正比,比例系数与场强大小E无关.求该粒子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值vm.

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A紧贴着筒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小球A所在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球A受到的合力方向垂直筒壁斜向上

B.小球A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三个力作用

C.小球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D.小球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

面积S=4×10-2m2,匝数n=100匝的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且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开始的2 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等于0.08 Wb/s

B在开始的2 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等于零

C在开始的2 s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于0.08 V

D在第3 s末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零

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由P 点射入匀强电场,入射方向与电场线垂直。粒子从Q点射出电场时,其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成300角。已知匀强电场的宽度为dPQ两点的电势差为U,不计重力作用。求此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