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一条小船漂浮在海面上,距离岸边有一定距离。一观察者发现,虽然水面波正在平稳地向岸边传播,该小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但小船并未向岸边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面波是横波 B .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20Hz C . 若该水面波的速率是1.8m/s,其波长为5.4m D . 水面波未将该条小船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 .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3m/s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v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 2m/s,向左 B . 2m/s,向右 C . 8m/s,向左 D . 8m/s,向右
如图所示,一质量m=1×10-3kg,电荷量为q=1×10-3C的粒子,重力不计,在竖直向下的电场强度为E=1×103N/C的匀强电场中运动,在A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60°,经过0.1s后到达B点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30°,则A点速度的大小为(   )

A . 100m/s B . 200m/s C . 300m/s D . 400m/s
如图,倾角为 的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沙桶通过细绳相连接,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左侧细绳与斜面平行,斜面体与沙桶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和细绳的重力,向沙桶中增加少量沙子后装置仍保持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103005386

A . 斜面对小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减小 B . 斜面对小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C .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定减小 D .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一个人站在距地面为h的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v0分别沿竖直向上、水平、竖直向下抛出a,b,c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  )
A . 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B . 落地时的动能大小是Ekc>Ekb>Eka C . 从抛出到落地重力势能的减少相同 D . 落地瞬时重力做功的功率相同
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下列条件中,乙球可能击中甲球的是(   )

A . 同时抛出,且v1<v2 B . 甲先抛出,且v1<v2 C . 甲先抛出,且v1>v2 D . 甲后抛出,且v1>v2
下列图像的描述和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示此刻电容器正在充电,且之后四分之一周期内电流方向将发生变化 B . 图乙所示重核裂变反应堆重水慢化剂的作用是控制裂变反应的速度 C . 图丙电子束的衍射说明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电子穿过铝箔后不一定落在亮纹处 D . 图丁可知,装有氡的封闭容器放置3.8天,称量容器质量将会是原来的一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起重机用钢索加速吊起货物时,钢索对货物的力大于货物对钢索的力 B . 子弹能射入木块是因为子弹对木块的力大于木块对子弹的阻力 C . 大人与小孩相撞时,大人对小孩的撞击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撞击力 D . 将图钉按入木板,图钉对木板的力和木板对图钉的力大小是相等的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各小方格边长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三力的合力为F1+F2+F3 , 方向不确定 B . 三力的合力为3F2 , 方向与F2同向 C . 三力的合力为2F3 , 方向与F3同向 D . 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
在电磁波谱中,用于“消毒灭菌”的是,某广播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为500m,则它的频率是HZ.

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设想:把物体从高山上以一定的速度水平抛出,只要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就无法落回地面,而成为地球的卫星。以不同速度抛出的物体的4条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轨迹①为圆弧 B . 轨迹③为变加速曲线运动 C . “足够大”的速度是指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 轨迹④对应物体的加速度比其他3条轨迹对应物体的加速度大

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该气体(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息下来                     B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C每个分子的速度大小均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为零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m/s,在第6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B  物体5s末的速度是32m/s

    C  物体56两秒内的位移是72m

    D  物体从14mA点运动到32mB点所用的时间是2s

                                                                                                                                     

【物理选修3-4】(1)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震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B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C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一根矩形杆的长1.45m,从某一高处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矩形杆通过一个2m高的窗口用时0.3s.则矩形杆的下端的初始位置到窗口上边缘的高度差为多少?(g10m/s2,窗口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矩形杆的长)

1)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频闪周期T0.1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 OA=6.51cmAB = 5.59cmBC=4.70 cmCD = 3.80 cmDE = 2.89 cmEF = 2.00 cm.小球在位置C时速度大小 vC =_____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m/s2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左图中……),槽间距离均为.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如右图所示.

①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_____

② 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距离,是为了_____

③ 在右图中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d时的刻度如图甲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由ρR算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

(1)从图甲中可以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 mm

(2)为了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小组取来两节干电池,并将金属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的绝缘底座两端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金属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时,触头才与金属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以从刻度尺上读出,如图乙所示。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丙所示。请根据该原理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丁连接成实验电路。

(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的位置,得到几组UIL的数据,用R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L­R图线如图己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ΔR,若金属丝直径为d,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

如图所示,水平光滑轨道AB与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AB段长x=10m,半圆形轨道半径R=2.5m。质量m=0.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B点时撤去力F,小滑块进入半圆形轨道,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从C点水平飞出。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小滑块从C点水平飞出后又恰好落在A点。滑块落回A点时的速度;

2)如果要使小滑块在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水平恒力F应满足的条件。

如图所示,两个滑块A、B静置于同一光滑水平直轨道上.A的质量为m,现给滑块A向右的初速度v0,一段时间后A与B发生碰撞,碰后A、B分别以的速度向右运动.求:
① B的质量;
②碰撞过程中A对B的冲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