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物体间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的向心力是A的2倍 B . 盘对B的摩擦力是B对A的摩擦力的2倍 C . A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B有沿半径向内滑动的趋势 D . 增大圆盘转速,发现A,B一起相对圆盘滑动,则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大于B与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B
从20m高的平台边缘有一小球A自由落下,此时恰有一小球B在A球正下方从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求:
  1. (1) 经过多长时间两球在空中相遇;
  2. (2) 相遇时两球的速度vA、vB
  3. (3) 若要使两球能在空中相遇,B球上抛的初速度v0最小必须为多少?(取g=10m/s2

为了儿童安全,布绒玩具必须检测其中是否存在金属断针,可以先将玩具放置强磁场中,若其中有断针,则断针被磁化,用磁报警装置可以检测到断针的存在,如图所示是磁报警装置中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B是磁敏传感器,它的电阻随断针的出现而减小,A、b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B所在处出现断针时,电流表的电流IAb两端的电压U将()

A . I变大,U变小 B . I变小,U变小 C . I变大,U变大 D . I变小,U变大
如图所示的频闪照片记录垒球比赛中球的位置,已知出手点离地高度为 ,频闪的时间间隔为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垒球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B . 垒球的最高点离地面高度为3m C . 垒球在最高点速度大小为 D . 从出手点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B . 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必然很大 C . 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 D . 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1. (1) 将左极板上移,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电场强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由此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正对面积,两板间介质和有关。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测量某汽车电热器的电功率,此电热器的铭牌上标有“12V,6W”字样,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输出电压为16V的学生电源

B.量程为0~3A的电流表,内阻约0.1Ω

C.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内阻约0.5Ω

D.量程为0~3V的电压表,内阻约3kΩ

E.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内阻约15kΩ

F.0~10Ω,0.5A的滑动变阻器

G.0~10Ω,2A的滑动变阻器

H.导线,开关

  1. (1) 合理的实验器材选择为:电流表选,电压表选,滑动变阻器选.(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2. (2) 实验电路中的测量电路应采用电流表的(选填内接或外接)法.
某人在平台上平抛一个小球,球离开手时的速度为V1 , 落地时速度为V2 , 不计空气阻力.下图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P在金属板a、b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P固定,再使两金属板a、b分别绕中心点O、O′处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相同的小角度α,然后释放P,则P在电场内将做(   )

A . 匀运直线运动 B . 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 . 曲线运动 D . 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甲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Q为平衡位置为x1=10cm的质点,P为平衡位置为x2=17.5cm的质点。图乙为Q质点从该时刻起的振动图象.

①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②从该时刻起,在哪些时刻质点Q会出现在波峰?

③从该时刻起,P点第二次回到平衡位置通过的路程(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kg和2kg的物体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现用大小为30N的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使A、B向左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A、B相对静止。现将恒力撤去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30m/s2 , 10m/s2 B . 0, 10m/s2 C . 30m/s2 , 0 D . 20m/s2 , 10m/s2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中小球运动轨迹及平均落点的

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小球的质量ma、mb B . 小球离开斜槽后飞行的时间ta、tb C . 小球离开斜槽后飞行的水平射程xa、xb D . 槽口到水平地面的竖直高度H
  2. (2) 实验中重复多次让小球a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释放,其中“同一位置释放”的目的是
  3. (3) 放置被碰小球b前、后,小球a的落点位置为分别为图中的
如图所示,在平面的第Ⅱ象限内有半径为的圆分别与轴、轴相切于两点,圆内存在垂直于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在第Ⅰ象限内存在沿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一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以速率点射入磁场后恰好垂直轴进入电场,最后从点射出电场,出射方向与轴正方向夹角为 , 且满足。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粒子将从点射入第Ⅰ象限 B .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 C . 带电粒子的比荷 D . 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电导是描述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导在数值上等于电阻的倒数,其单位是西门子,单位符号S。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段金属丝(电导约为0.1S)的电导,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约);电流表A(量程200mA,内阻约为);

定值电阻(阻值为);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电源E(电动势12V,额定电流2A,内阻不计);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电路。

  1. (1)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的电导,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选填“”或“”);
  2. (2)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将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
  3. (3) 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并记录滑片处于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求得金属丝的电导为S(保留2位有效数字),从设计原理来看,其测量值(选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

倾角为α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s,在O点竖直地固定一长s的直杆AO.A端与C点间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所示,不计一切阻力影响,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AC:tAB(  )

A1:1          B. :1   

C1:        D. :1

如图所示,把电阻R、电感线圈L、电容器C并联接到电压瞬时值为的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现换另一个电压瞬时值为的交流电源供电,则三个电流表的示数I1I2I3的关系是   

AI1 = I2 = I     

BI1I2I3

CI2I1I3     

DI3I1I2

 

 

 

 

 

 

 


一根电阻丝,通过2 C电荷量所消耗的电能是8 J。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4 C的电荷量,则该电阻丝上所加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

  A.4 V16 J         B.8 V16 J      C.8 V32 J       D. 4 V32 J

下雨天,一汽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停有一辆小型故障车,于是他将刹车踩到底,车轮被抱死,但汽车仍向前滑行并撞上故障车,且推着它共同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事故后,经测量,汽车刹车点距故障车距离为L,撞后共同滑行的距离为L/9,假定汽车和故障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已知故障车质量为m,汽车质量为2m,两车碰撞时间极短.求:

(1)汽车刹车前的速度;

 (2)全过程两车因碰撞而损失的能量与两车的摩擦生热之比.

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且>,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相距较远。将两个大小均为F的力,同时分别作用在AB上经相同距离后,撤去两个力之后,两物体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后将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停止运动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

真空中水平放置两带电的金属板,相距为d。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负极板中央以速度vo垂直极板射入电场。当板间电压为U时,粒子经d/4的距离就要返回,若要使粒子走到板的中央才返回,可采用的方法是(    

A.vo增大一倍              

B.使板间电压U减半

C.voU同时减半           

D.初速增为2vo,同时使板间距离变为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