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原来静止的氡核 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钋核 ,已知氡核¸α粒子和钋核的质量分别为222.0175u,4.0026u和218.0089u.试求:①此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多少?②若这些能量全部转化为钋核和α粒子的动能,则钋核的动能为多少?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A和B。分别带电10Q和-Q, 球心间距为R,将它们用绝缘支柱固定起来,现用第三个一样的不带电的金属球C反复不断地和A、B轮流接触,最后移开C,A、B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运动。敲击弹性金属片后,球同时开始运动,均落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A球比B球先落地 B . B球比A球先落地 C . 两个小球同时落地 D . 只有实验装置距离地面某一高度时,两个小球才同时落地
某物体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 则7s内物体的(   )
A .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B . 位移大小为35m,竖直向下 C . 平均速率大小为5m/s D . 路程为125m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三象限分布存在匀强电场E1、E2 , 电场E1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与x轴负方向成60°斜向下,电场E2的场强大小未知,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30°角斜向上,比荷为1.0×105 C/kg的带正电粒子a从第三象限的P点由静止释放,粒子沿PO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O点的速度为104 m/s,不计粒子的重力。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求P、O两点间的电势差;
  2. (2) 粒子a插进入电场E1时,在电场E1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粒子b,使两粒子在离开电场前相遇,若相遇时所需时间最长,求在电场E1中由静止释放的带电粒子b的初始位置坐标。
为了监控锅炉外壁的温度变化,某锅炉外壁上镶嵌了一个底部水平、开口向上的圆柱形导热缸,气缸内有一质量不计、横截面积S=10cm2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活塞上方用轻绳悬挂着矩形重物。当缸内温度为T1=360K时,活塞与缸底相距H=6cm、与重物相距h=4cm。已知锅炉房内空气压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不计活塞厚度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缸内气体温度等于锅炉外壁温度。

  1. (1) 当活塞刚好接触重物时,求锅炉外壁的温度T2
  2. (2) 当锅炉外壁的温度为660K时,轻绳拉力刚好为零,警报器开始报警,求重物的质量M。
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θ=37°,一质量m=10kg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s内位移为4m,2s末撤去力F,(sin 37°=0.6,cos 37°=0.8,g=10m/s2)求:

  1. (1)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2) 从撤掉力F开始1.5s末物体的速度v;

  3. (3) 从静止开始4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点电荷A、B相距为2d,电量分别为+Q和﹣Q.MN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质量为m、电量为+q(可视为点电荷,q远小于Q),现将小球p从与点电荷A等高的C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向下运动到距C点距离为d的O点时,速度为v.已知MN与AB之间的距离为d,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1) C、O间的电势差UCO

  2. (2) 小球p经过O点时的加速度;

  3. (3) 小球p经过与点电荷B等高的D点时速度的大小.

汽车以速度36km/h在平直公路匀速行驶,因前方有障碍物,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车(未碰撞障碍物).则开始减速6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   )
A . 25m B . 24m C . 96m D . 60m
如图所示,在运动员跳起摸高的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在离开地面后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B . 运动员在离开地面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C . 运动员起跳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 . 运动员起跳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两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计改装成的,V1表的量程是5V,V2表的量程是15V,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

A . 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也相等 B . 它们的示数之比为1:3.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 . 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D . 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O点先后以υ0和2υ0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小球,则从抛出至第一次着地,两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不可能为(   )

A . 1:2 B . 1:3 C . 1:4 D . 1: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 B . 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 C . 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 D . 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风洞是进行空气动力学实验的一种主要设备。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一飞机模型的性能,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风洞实验,该实验的示意图如图,其中AB代表飞机模型的截面,OL为飞机模型的牵引绳。已知飞机模型重为G,风向水平,当牵引绳水平时,飞机模型恰好静止在空中,此时飞机模型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作用于飞机模型上的风力大小为

A        

BGcosθ

C        

DGsinθ

 

 

 

 

 


2013上海市黄浦区期末)在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上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v0=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AB间距离L=20m,(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动摩擦因数第一次发生变化前滑雪者运动的距离s1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vB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能滑行的最大距离sBC

如图10所示,是游乐场翻滚过山车示意图,斜面轨道AC、弯曲、水平轨道CDE和半径R=7.5m的竖直圆形轨道平滑连接。质量m=100kg的小车,从距水平面H=20m高处的A点静止释放,通过最低点C后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后进入弯曲、水平轨道CDE。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摩擦力和阻力。求:

1)若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到达圆形轨道最低点C时的速度大小;

2)小车在圆形轨道最高点B时轨道对小车的作用力;

3)为使小车通过圆形轨道的B点,相对于C点的水平面小车下落高度的范围。

如图甲所示是用沙摆演示振动图像的实验装置,此装置可视为摆长为L的单摆,沙摆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实验时在木板上留下图甲所示的结果。若用手拉木板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v。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是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估算出这次实验所用沙摆对应的摆长

B. 若增大手拉木板的速度,则沙摆的周期将变大

C. 若减小沙摆摆动时的最大摆角,则沙摆的周期将变小

D. 若增大沙摆的摆长,保持拉动木板的速度不变,则仍将得到与图乙完全相同的图样

在太阳系里有一千多颗小行星,某一颗行星绕日运行的半径是金星绕日运行半径的4倍,则两星绕日运行的周期之比为(  )

    A116          B 1                C   81       D 11

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3N4N8N   B3N5N5N    C 2N4N6N D 6N7N9N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第一、四象限存在正方形匀强磁场区域 ACDF,原点O位于AC边中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平面向里。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O点沿x轴正方向射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

(1)若正方形边长为l,粒子恰从AF边中点射出,求粒子的比荷;
(2)设粒子从DF边某处飞出磁场,且速度方向相对入射方向偏转角。若将磁场换成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粒子也从DF边上射出时速度偏转角仍为,求此电场强度的大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