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eV,当处于n=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3=-1.51eV,则(普朗克常量h=6.63× J·s):
  1. (1) 当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 (2) 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
  3. (3) 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最多能释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波长最长是多少?
如图所示为一正弦交变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图片_x0020_1056150184

A . 交流电的周期为2s B . t=1×10-2s时线圈位置与磁场方向垂直 C . 用电压表测量该交流电压时,读数为311V D . 标有“  300V”的电容器不会被击穿
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光滑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物体到达斜面顶端时,力F1、F2、F3的平均功率关系为(   )

图片_x0020_562731840

A . P1=P2=P3 B . P1>P2=P3 C . P3>P2>P1 D . P1>P2>P3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使用(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工作电压为V;当使用的频率为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s。

如图,人静止站在测力计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 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用工作频率为50Hz的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如图是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O(未画出)、A、B、C、D和E为纸带上的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现对纸带进行以下处理:以A为圆心、AO为半径作圆,交AB于点a;以B为圆心、BA为半径作圆,交BC于点b;如此依次得到c、d两点。在处理后的纸带上,用刻度尺进行相关测量,得到aB、bC、cD、dE的值并填入表格中。

1

aB

bC

cD

dE

△s/cm

1.01

1.02

△s3

1.02

  1. (1) 表格中△s3=cm;
  2. (2)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特点是
  3. (3) 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 , 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m/s。(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通常情况下,地球上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极其微小以至于很难被直接测量,人们在长时间内无法得到引力常量的精确值。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的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装置,才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精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在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中测量微小量的思想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 研究力的合成规律 B . 观察桌面的形变 C . 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 D .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B . 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 C . 光表现出波动性时,不具有粒子性;光表现出粒子性时,不具有波动性 D . 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些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一些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
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块A,A放在质量也为m的托盘B上,初始时,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系统静止,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以N表示B对A的作用力,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B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向下运动(g为重力加速度,空气阻力不计),此过程中N或F的大小随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线框abcd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a′b′cd为线框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与线框平面的夹角为θ,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  )

A . BS B . BSsinθ C . BScosθ D . BStanθ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0.5Ω,电动机的电阻R0=1.0Ω,电阻R1=1.5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的示数U1=3.0V,求:

  1. (1) 电源释放的电功率;

  2. (2) 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和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

  3. (3) 电源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交流发电机线圈电阻r=1Ω,用电器电阻R=9Ω,电压表示数为9V,如图所示,那么该交流发电机(   )

A . 电动势的峰值为10 V B . 交流发电机线圈自中性面转过90°的过程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V C . 交流发电机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电动势的瞬时值为10 V D . 电动势的有效值为9 V
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退役,我国的空间站将取代国际空间站的地位,成为很多国家争相合作的对象。空间站运动受到稀薄空气阻力作用,需要离子推进器提供推力以平衡空气阻力,已知离子推进器内部加速电压为 , 将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静止加速后喷射出去,单位时间喷射出去的粒子数为n,则提供的推力为(   )
A . B . C . D .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 , 则物体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2秒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
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 , 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 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 , 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
A . 4 m/s B . 4.5 m/s C . 5 m/s D . 6m/s

某同学假期在家里进行了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如图( a ) 所示,将一根米尺竖直固定,在米尺零刻度处由静止释放实心小钢球,小球下落途经某位置时,使用相机对其进行拍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s 。由于小球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根据照片中米尺刻度读出小球所在位置到释放点的距离 H 、小球在曝光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计算出小球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大小 v ,进而得出重力加速度大小 g 。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cm

0.85

0.86

0.82

0.83

0.85

v / m·s -1

4.25

4.10

4.15

4.25

H /m

0.9181

0.9423

0.8530

0.8860

0.9231

1 )测量该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 b )所示,小球直径为 ________mm 。。

2 )在第 2 次实验中,小球下落 H =0.9423m 时的速度大小 v= ________m/s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第 3 次实验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 g= ________m/s 2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3 )可以减小本实验重力加速度大小测量误差的措施有 _______

A .适当减小相机的曝光时间

B .让小球在真空管中自由下落;

C .用质量相等的实心铝球代替实心钢球

如图所示,虚线框内存在着匀强电场(方向未知),一质子从bc边上的M点以速度v0射进电场内,最后从cd边上的Q点飞出电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荷运动的轨迹一定是抛物线

B.电场方向一定是垂直ab边向右

C.电场力一定对电荷做了正功

D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点的电势

 


真空中两个固定的相距较近且电性相同的点电荷AB,现释放BB只在A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B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                                                                                                              

    A始终保持不变  B不断增加 C 不断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利用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将精细图投影在硅片上,再经技术处理制成芯片。为提高光刻机清晰投影最小图像的能力,在透镜组和硅片之间充有液体。紫外线进入液体后与其在真空中相比(  )
A.波长变短
B.光子能量增加
C.频率降低
D.传播速度增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