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挡板和竖直墙壁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墙壁与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分别记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一切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009993813

A . B . C . D .
空间有一沿x 轴分布的电场,其电势φ随x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x1 和-x1 两点的电势不相等 B . x1 点的电场强度比x3点电场强度大 C . 一正电荷沿x轴从x1点移动到-x1点,电势能一直增大 D . 一负电荷沿x轴从x1 点移动到x3 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 N,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sin 37°=0.6,cos 37°=0.8)。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 . 当重物的重力为140 N时,AC、BC都不断,AC拉力比BC拉力大 B . 当重物的重力为140 N时,AC、BC都不断,AC拉力比BC拉力小 C . 要使AC、BC都不断,重物的重力最大为150 N D . 当重物的重力逐渐增大时,AC绳先断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 (1)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打点计时器使用 (“交流”或“直流”)电源.
  2. (2)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其中s1=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

    图片_x0020_100007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图片_x0020_100008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图片_x0020_100009 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图片_x0020_100010 其中D点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1 E点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2 从A到G过程中的加速度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数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透热的气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体质量M=200kg,活塞质量m=10kg,活塞面积S=100cm2活塞与气缸壁无摩擦且不漏气。此时,缸内气体的温度为27℃,活塞正位于气缸正中,整个装置都静止。已知大气压恒为p0=1.0×105Pa,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a)缸内气体的压强p1

(b)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气缸缸口AB处?

秦山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
A . 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 . 原子核人工转变放出的能量 C . 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 .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
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 B . 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C . 加强区和减弱区在水面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D . 这是水波特有的现象,其它波没有此类现象
如图(a),质量m1=0.2kg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2=0.1kg的小物块静止于小车上,t=0时刻小物块以速度v0=11m/s向右滑动,同时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恒定的外力F,图(b)显示物块与小车第1秒内运动的v﹣t图象。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与平板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B . 恒力F=0.5N C . 物块与小车间的相对位移x相对=6.5m D . 小物块向右滑动的最大位移是xmax=7.7m
如图所示,将一盒未开封的香皂置于桌面上的一张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香皂盒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若香皂盒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当纸板相对香皂盒运动时,纸板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

图片_x0020_100025

A . μm1g B . μm2g C . μ(m1+m2)g D . μ(2m1+m2)g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沿实验桌左右移动垫块,直至接通交流电源后,轻推小车A,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分布均匀的点迹(相邻两点间的间距相等),断开电源;

Ⅱ.将小车B(未画出,与小车A完全相同)静置于长木板上的P处,并将适量砝码放在小车B中;

Ⅲ.接通电源,沿木板方向向下轻推一下小车A,使小车获得一初速度,两车碰撞后粘在一起,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迹,如图乙所示;

Ⅳ.用天平测得小车A的质量为195g,小车B与钩码的总质量为240g。

  1. (1) 在步骤Ⅰ中,要求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分布均匀的原因是
  2. (2)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碰撞前瞬间系统的总动量p1=(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碰撞后瞬间系统的总动量p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则系统动量守恒得到验证。
儿童蹦极中,拴在腰间左右两侧的是弹性极好的橡皮绳。质量为m的小明如图所示静止悬挂时,两橡皮绳的拉力大小均恰为mg,若此时小明左侧橡皮绳在腰间断裂,则小明此时(   )

A . 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为零 B . 加速度 , 沿原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下 C . 加速度 , 沿未断裂橡皮绳的方向斜向上 D . 加速度 , 方向竖直向下
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 , 那么

图片_x0020_908041429

  1. (1) 纸带的(填“左”或“右”)端与重物相连;
  2. (2) 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到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 (3) 从O点到第(2)题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J,动能增加量ΔEk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小球A质量为2kg,斜面体B的质量为10kg,斜面倾角θ=30°,已知 AB间和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0.27,将物体A放在斜面B上端的同时,给B施加一水平力F,为使A沿竖直方向落地,拉力F的大小至少为(  )

A200N B100N C100N   D200N

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2s末的速度大小为    m/s,前2s内石块下落的距离为    m

如图13甲所示,在y轴右侧加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 T。从原点O处向第Ⅰ象限发射一比荷1×104 C/kg的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速度大小v0103 m/s,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轴正方向成30°角。

(1)求粒子在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该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1

(2)若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垂直于纸面向外为正方向)t×104 s后空间不存在磁场。在t0时刻,粒子仍从O点以与原来相同的速度v0射入,求粒子从O点射出后第2次经过x轴时的坐标。

13

如图表示一交变电流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

 

A

5A

B

5A

C

2A

D

3.5A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2013武汉摸底)水平面上A, B, C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0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己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A   B   C   D

如图所示,一个轻弹簧,B端固定,另一端C与细绳一端共同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细绳的另一端A也固定,且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30°θ2=60°,重力加速度为g。则烧断细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A.g,竖直向下        B.g/2水平向右 

C.,水平向右    D.,向右下与水平成60°

一列简谐横波,在t =0.6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 l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m/s
C. 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l0m
D. 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s回到平衡位置
E. 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l0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