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其中D点速度
E点速度
从A到G过程中的加速度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数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缸内气体的压强p1;
(b)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时,活塞恰好会静止在气缸缸口AB处?
Ⅰ.沿实验桌左右移动垫块,直至接通交流电源后,轻推小车A,与小车相连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分布均匀的点迹(相邻两点间的间距相等),断开电源;
Ⅱ.将小车B(未画出,与小车A完全相同)静置于长木板上的P处,并将适量砝码放在小车B中;
Ⅲ.接通电源,沿木板方向向下轻推一下小车A,使小车获得一初速度,两车碰撞后粘在一起,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迹,如图乙所示;
Ⅳ.用天平测得小车A的质量为195g,小车B与钩码的总质量为240g。
小球A质量为2kg,斜面体B的质量为10kg,斜面倾角θ=30°,已知 A、B间和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0.27,将物体A放在斜面B上端的同时,给B施加一水平力F,为使A沿竖直方向落地,拉力F的大小至少为( )
A.200N B.100N C.100N D.200
N
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2s末的速度大小为 m/s,前2s内石块下落的距离为 m。
如图13甲所示,在y轴右侧加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 T。从原点O处向第Ⅰ象限发射一比荷=1×104 C/kg的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速度大小v0=103 m/s,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轴正方向成30°角。
(1)求粒子在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在该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1。
(2)若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垂直于纸面向外为正方向),t=×10-4 s后空间不存在磁场。在t=0时刻,粒子仍从O点以与原来相同的速度v0射入,求粒子从O点射出后第2次经过x轴时的坐标。
图13
如图表示一交变电流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
| A. | 5 | B. | 5A | C. | 2 | D. | 3.5A |
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v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 | ![]() | ![]() | ![]() |
(2013武汉摸底)水平面上A, B, C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0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己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O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A. B.
C.
D.
如图所示,一个轻弹簧,B端固定,另一端C与细绳一端共同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细绳的另一端A也固定,且AC、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30°和θ2=60°,重力加速度为g。则烧断细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A.g,竖直向下 B.g/2水平向右
C.,水平向右 D.
,向右下与水平成60°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