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电流表A(0.6A,rA=2.0Ω)
B.电压表V(5V,rV≈1000Ω)
C.滑动变阻器R1(0~20Ω,1A)
D.滑动变阻器R2(0~1000Ω,200mA)
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
B、电流表,量程3mA C、电流表,量程
D、电压表,量程3V E、电压表,量程
F、滑动变阻器,
G、滑动变阻器
H、开关、导线若干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电流 | | | | | | |
电压 | | | | | | |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2秒落地,则该物体下落1秒时,离地高度是( )(g=10m/s2)
A、5米 B、10米 C、15米 D、18米
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之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m/s做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m,则:
(1)追上卡车前两车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
有一玻璃球冠,右侧面镀银,光源S就在其对称轴上,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射到球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经球面反射后恰能竖直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光折入玻璃球冠内,经右侧镀银面第一次反射恰能沿原路返回.若球面半径为R,玻璃折射率为,求光源S与球冠顶点M之间的距离SM为多大?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位移为6m时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若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10m,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s,求:
(1)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在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3)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如图6所示,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匀速转动,物体相对圆筒静止,则( )
A.物体受到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摩擦力提供物体随圆筒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C.若圆筒转速增大,筒壁对物体的弹力增大
D.若圆筒转速增大,筒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
图6
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带电量分别为+q、-2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两球,则两球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对两球组成的系统( )
A.合外力逐渐增大 B.总动量逐渐增大
C.机械能逐渐增大 D.电势能逐渐增大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为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A、B两点间的距离为d,线段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θ,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Ed B.-Edcosθ
C.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单缝衍射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B.在太阳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现彩色花纹是光的色散现象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某种玻璃的折射率为2.0,则其临界角为60°
A、B为两个相同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汽缸,内部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气体,且温度相同,C、D为两重物,质量mC>mD,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并保持平衡。现使A、B的温度都升高10 ℃,不计活塞及滑轮系统的质量和摩擦,则系统重新平衡后( )
A. C下降的高度比D下降的高度大
B. C下降的高度比D下降的高度小
C. C、D下降的高度一样大
D. A、B汽缸内气体的最终压强与初始压强不相同
我国首颗由东中校友潘建伟主导的量子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1点40分成功发射。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我国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如图所示,量子卫星最后定轨在离地面5×102km的预定圆周轨道,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3km,同步卫星距地面约3.6×104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子卫星的发射速度可能为7.8km/s
B.量子卫星的环绕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
C.量子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D.量子卫星绕地球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绕地球的周期
为了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现准备了下列器材:
①待测干电池E(电动势约1.5V,内阻约为1.0Ω)
②电流表G(满偏电流3.0mA,内阻为10Ω)
③电流表A(量程0~0.60A,内阻约为0.10Ω)
④滑动变阻器R1(0~20Ω,2A)
⑤滑动变阻器R2(0~1000Ω,1A)
⑥定值电阻R3=990Ω
⑦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能尽量准确地进行测量,也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R1(填仪器字母代号);
(2)请在图甲所示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注明器材的字母代号;
(3)图乙所示为某同学根据正确的电路图做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该图线可求出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质量为2㎏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地面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g取10 m/s2)
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2s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2s内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