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自行车传动部分示意图如图所示,A是脚踏板上的一点,B是大齿轮边缘的一点,C是后轮边缘的一点,D是小齿轮边缘的一点。A、B、C、D四个点到各自转动轴的距离分别为5r、3r、10r、r。支起自行车后轮,在转动脚踏板的过程中,关于四个点的角速度、周期、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光子可以转化为电子 B . 光电效应实验中,只有光的强度足够大时,才能观察到光电流 C .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也具有能量和动量 D . 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粒子性,在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波动性
两个大小相同、带电也相同的金属球A和B,分别固定在两处,相互作用力为F.现用另一个不带电的同样大小的C球先与A球接触,再与B球接触,然后移去C球,则后来A,B两球间的作用力变为(   )

A . B . C . D .
质量为1kg的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从底端上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上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I、Ⅱ所示,以斜面底端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面,重力加速度取。则(   )

A . 物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 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N C . 物块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D . 物块返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10J
关于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与通过线圈平面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B . 与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大小成正比 C . 与通过线圈平面的磁感线的条数成正比 D . 与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属于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是(  ).

A . 重力 B . 向心力 C . 元电荷 D . 点电荷
里约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15岁的中国小将任茜勇夺冠军.任茜在空中完成高难度翻转动作后入水,则她在水中下降的过程中(   )
A . 机械能守恒 B . 重力势能增大 C . 机械能减小 D . 能量正在消失
如图所示,在高为h的平台边缘以初速度υ0水平抛出小球A , 同时在水平地面上距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处竖直上抛小球B , 两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两球能在空中相遇,水平距离s;若水平距离为s0 , 则υB=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为给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信支持,我国早在2018年5月21日就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如图所示,“鹊桥号”中继星一边绕拉格朗日L2点做圆周运动,一边随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其绕点的半径远小于点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知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1、L2点处的小物体能够在地、月的引カ作用下,几乎不消耗燃料,便可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鹊桥号”的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B . “鹊桥号”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等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C . 同一卫星在L1点受地、月引力的合力与其在L2点受地、月引カ的合力相等 D . 若技术允许,使“鹊桥号”刚好位于L1点,能够更好地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通信支持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重核裂变的是(   )
A . B . C . D .
关于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kg、m/s、N是导出单位 B . kg、m、J是基本单位 C .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 .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如图,小球A和B紧靠一起中间压紧一轻质弹簧并锁定(弹簧与小球不相连),静止于光滑平台上,mA=0.3kg,mB=0.5kg,解锁弹簧后两小球突然分离,A分离后向左运动恰好通过半径R=0.5m的光滑半圆轨道的最高点,B球分离后从平台上水平抛出,已知平台的高度h=0.8m,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AB两球刚分离时A的速度大小;
  2. (2)    压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和B球落地的水平位移。
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它们到点电荷Q的距离r1<r2.求:

  1. (1) a、b两点哪点的电势高?
  2. (2) 将一负电荷放在a、b两点,哪点的电势能较大?
  3. (3) 若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00 V,将q=-2×1.6×10-19 C由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还是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做功多少?
如图所示,飞机在竖直平面内俯冲又拉起,这一过程可看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飞行员对座椅的压力大小为F,设飞行员所受重力为G,则飞机在经过最低点时,比较两力的大小得(   )

A . F=0 B . F<G C . F=G D . F>G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
A . 位移、力、加速度、速度 B . 重力、速度、路程、时间 C . 弹力、速度、摩擦力、位移、速率 D . 速度、电流、加速度、位移

一束单色光斜着射向并穿过一厚度为d的玻璃砖.已知该玻璃砖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单色光的入射角为α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

1)若入射角α=60°,且已知n=.求该色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的折射角;

2)该色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与入射角α和折射率n的关系.

如图所示,平板车长为L=6m,质量为M=10kg,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1.25m,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AB是其左右两个端点.某时刻小车速度为v0=7.2m/s,在此时刻对平板车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N,与此同时,将一个质量m=1kg为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g=10m/s2.求:

1)小球从离开平板车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从轻放到平板车开始至离开平板车所用的时间;

3)从小球轻放上平板车到落地瞬间,平板车的位移大小.

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A=4.0kgmB=3.0kg. 用轻弹栓接相边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 另有一物块C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v-t图象如图乙所示。.

           

试求:

1)物块C的质量mC 

2)墙壁对物块B的弹力在4 s12s的时间内对B做的功W

3B离开墙后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p

两石块AB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石块A比石块B早下落2s。令石块B开始下落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取石块B为参照物,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A运动的图象是                

   

如图所示,AB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0点,A球固定在0点正下方,且OA间的距离恰为L,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2,则F1F2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A F1F2        B F1F2       CF1=F2       D 无法确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