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隋朝和元朝都是在政权纷争的乱世之后建立的统一政权,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业活动活跃起来。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玳瑁、犀角,始乃一通焉。”
材料二: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均来自域外,两汉是中外农业交流的第一个高潮。入华物种尤以西汉武帝时最为集中。……明代以前,丝绸之路农业交流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传入的作物多是果蔬和蔬菜;明清两代农业交流则以海路为主,陆路为辅,传入的多是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丝路农业交流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饮食营养和衣料供给,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中国农民很早认识到吸收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和各个国家优秀成果的重要性,善于将外来文化与具体国情结合,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利用,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25年 | 1127年 | 1140年 | 1141年 |
北宋 建立 | 宋辽订 立澶渊 之盟 | 西夏 建立 | 北宋与 西夏达 成和议 | 金灭辽 | 金灭 北宋 | 南宋取 得郾城 大捷 | 南宋与 金签订 和约 |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与外界完全隔绝层数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一样按触新鲜空气就要解体。
材料四:对于许多未经历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又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