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
隋唐时期,中华民族以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1) 【政通人和的盛世】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请列举出一个,并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为此所采取的措施。
  2. (2) 【沿用千年的制度】
    隋唐时期开创和完善的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人仕途创建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广选人才创造了一种机制。请写出这一的名称,并简单评价它的出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和善友好的交往】
    隋唐时期,国内各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请你用史实分别举出唐朝时与吐蕃保持密切联系及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事例。(各举一例)
  4. (4) 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唐朝时“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请你自拟一个主题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如图青铜器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32千克,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当时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请完成:

  1. (1) 图中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制造于何时?是做什么用的?

  2. (2) 请简单说说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3. (3) 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4. (4) 请你再列举一两件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5. (5)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隋朝和元朝都是在政权纷争的乱世之后建立的统一政权,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1) 隋朝开创了什么制度选拔官吏,一直维持了1300年?该制度开创的标志是什么?
  2. (2) 元朝的建立者是谁?他何时统一中国?
  3. (3) 结合隋和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事实,你应当如何看待目前“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
用年代尺梳理历史事件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历史,下列年代尺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历史主题(    )

A . 开展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B . 加强控制地方,巩固专制制度 C .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D . 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下列四幅图片中,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代表(    )

A . B . C .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业活动活跃起来。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玳瑁、犀角,始乃一通焉。”

材料二: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均来自域外,两汉是中外农业交流的第一个高潮。入华物种尤以西汉武帝时最为集中。……明代以前,丝绸之路农业交流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传入的作物多是果蔬和蔬菜;明清两代农业交流则以海路为主,陆路为辅,传入的多是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丝路农业交流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饮食营养和衣料供给,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中国农民很早认识到吸收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和各个国家优秀成果的重要性,善于将外来文化与具体国情结合,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利用,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  材料一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分别处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
  2. (2)  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材料二表明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特征?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农业生产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尧之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这段材料描写的这种将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宗法制 C . 世袭制 D . 科举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1. (1) 材料一中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政治措施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汉化先行者”是谁?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     )

A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 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 C . 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 D . 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汉高祖这番话(  )

A . 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杰出人才 B . 说明刘邦非常谦虚 C . 说明刘邦很注意表扬他的部下 D . 说明刘邦善于用人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

建立

宋辽订

立澶渊

之盟

西夏

建立

北宋与

西夏达

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

北宋

南宋取

得郾城

大捷

南宋与

金签订

和约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是( )
A . 战国 B . 秦代 C . 西汉 D . 东汉
春秋战国时期是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春秋后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 . 周王室在这一时期地位不断下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C . 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些战争加剧分裂,不利于民族交融。 D . 各诸侯国在这一时期进行变法改革,以确立新的统治秩序。
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是(    )
A . 戚继光 B . 朱棣 C . 郑和 D . 朱元璋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 . 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 .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历史人物让人津律乐道,有那么多的历史事件让人不断评说,走进历史,寻根探源,发现规律,以史为鉴,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与外界完全隔绝层数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一样按触新鲜空气就要解体。

材料四:对于许多未经历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又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

  1. (1) 材料一中“长远的眼光设计”是指秦始皇创立的哪一政治制度?列举他在北方或南方“精到手腕”的措施。
  2. (2) 概括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由中国皇帝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子、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下列人物中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