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业活动活跃起来。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据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玳瑁、犀角,始乃一通焉。”
材料二: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均来自域外,两汉是中外农业交流的第一个高潮。入华物种尤以西汉武帝时最为集中。……明代以前,丝绸之路农业交流以陆路为主,海路为辅,传入的作物多是果蔬和蔬菜;明清两代农业交流则以海路为主,陆路为辅,传入的多是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丝路农业交流不仅丰富了国人的饮食营养和衣料供给,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中国农民很早认识到吸收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和各个国家优秀成果的重要性,善于将外来文化与具体国情结合,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利用,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材料一罗马帝国与汉帝国分别处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哪一阶段?
(2)
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材料二表明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特征?作为当代中学生,如何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 罗马帝国:奴隶制帝国阶段;汉帝国:封建社会阶段。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善于对外学习交流。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