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 . 秦丞相府 B . 唐尚书省 C . 元中书省 D . 清军机处
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 . 北京人 B . 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 D . 大汶口人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世界最长的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它位于我国的(    )

A . 陕西省 B . 甘肃省 C . 山西省 D . 河南省
隋朝暴政导致其短暂而亡,唐太宗在重新调整了君臣、君民关系,确定了政治基本方针后,将隋朝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并推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论述了初唐盛世(    )
A . 得益于君主取鉴求治的策略 B . 取决于统治者的创新力 C . 君臣关系总体和谐度高 D . 制度建设系统化的建立
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灿烂的青铜文明 B .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 古代纹饰的演进 D . 灿烂的中华文明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秦朝修筑的长城

是富有浓厚西方建筑艺术的建筑

司马迁的《史记》

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管理机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A . B . C . D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A . 商朝 B . 夏朝 C . 西周 D . 东周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六部 C . 锦衣卫 D . 军机处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下图是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命人绘制的《耕织图》(局部),图中站在田边的正是雍正。从中以看出(    )

A . 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 新型耕作工具曲辕犁产生 C . 开垦荒田缓解了人口压力 D . 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 (1) 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了汉初诸侯国的什么情况?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诸侯王对皇权威胁的?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杰出贡献是(     )
A .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B . 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 . 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上的贡献不包括的是(    )
A .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弟子三千人 B . 提出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 亲自编写了《论语》一书 D . 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如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 . 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 . 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 . 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 . 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    )

A . 鄱阳湖流域 B . 洞庭湖流域 C . 闽江流域 D . 太湖流域
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与福康安此种态度相关的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A . 导致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 . 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 使中国错失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 D . 促进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后世在中外历史上广泛存在.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 B . 鲜卑 C . 羌族 D . 羯族
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时期。下列图片主要反映了(    )

清明上河图         宋代蹴鞠图   元代杂技陶俑

A . 手工业快速发展 B . 海外贸易发达 C . 市民生活丰富 D . 商业贸易繁荣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请回答:

  1. (1) 图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教民播种五谷”。 “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 (2) 图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什么工具和技术?

  3. (3) 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