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 . 八王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藩镇割据
公元前21世纪,一个治水有功的英雄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这位“英雄”指的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商汤
《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 . 晋文公称霸 B . 齐桓公称霸 C . 勾践称霸 D . 楚庄王称霸
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 D . 半坡人
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吸取秦亡教训 B .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 C .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 .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下列关于西周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 B . 各级贵族可以转让和买卖土地 C . 普遍使用人工灌溉 D . 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①司母戊鼎         ②曲辕犁        ③筒车     ④地动仪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
A . 龙门石窟的雕像 B . 云冈石窟的浮雕 C . 顾恺之的绘画 D . 王羲之的书法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猪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张骞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是因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  )

①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

③为西汉与西亚、非洲通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汉朝时期为开通和经营丝绸之路而出使到西域的两位使者各是谁?
  2. (2) 请写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 (3) 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播到西域、再从西域传播到中国的主要商品各是什么?
  4. (4)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作用?
西汉时期,武帝接受主父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判断:;改正:将“”改为“”。

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现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它的名称及朝代是(   )。

A . 四羊方尊  商朝 B . 司母戊鼎   西周 C . 毛公鼎     西周 D . 司母戊鼎   商朝
江南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景色优美,人才辈出。我们热爱祖国,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1) 如果想从南到北沿着大运河观光游历,你要从哪出发?最后一站到哪?

  2. (2) 古运河中有一处胜迹名为黄埠墩,有一位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战派大臣曾被元军拘押于此,这位大臣是谁?你从他的事迹中有什么启示?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下列能够说明唐朝在官员选拔方面开放的是(    )

A . 接待遣唐使 B . 官员察举制 C . 实行科举制 D . 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 . 孔子 B . 司马迁 C . 杜甫 D . 司马光
某部小说有如下描写:唐三藏,战战兢兢,滴泪难言;猪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踌躇;孙行者,笑嘻嘻,要施手段。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部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历史文物是后入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四件大型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其中有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
A . B . C . D .
“从三国开始,长江流域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到了隋朝,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黄河流域,南方成了新的经济中心。但政治中心却依然留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还不算问题,但再次实现大一统后,隋朝必须解决南北资源的交流问题。”由材料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是(    )
A . 促进对外交往 B . 加强南北交通 C . 强化边疆治理 D . 显示国力强盛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