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列朝代更替示意图中①③应填写的朝代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北魏东晋 B . 东晋北魏 C . 北魏西晋 D . 西晋北魏
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  )
A . B . 水稻 C . 胡萝卜 D . 葡萄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

A . 西汉 B . 东汉 C . 唐朝 D . 隋朝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西周统治 B . 改善了选官制度 C . 加强了经济交流 D . 妨碍了中外往来
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

A . 独尊儒术 B . 实行汉化 C . 开发江南 D . 科举取士

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历史的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 物

材 料

秦始皇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汉武帝

材料二: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汉武帝传》

唐太宗

材料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

康熙帝

材料四:   康熙帝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


  1. (1) 材料一中“长远的眼光设计”是指秦始皇创立了哪一中央政治制度?列举他开发岭南地区这一“精到手腕”的措施。

  2. (2) 写出材料二“变更制度”的思想措施。“出师征伐”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哪一治国思想?写出唐太宗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措施。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康熙帝“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而“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的措施。为“完成统一台湾大业”,康熙帝于1684年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巩固东北边疆”,他派军抗击哪国的侵略?

  5. (5) 归纳上述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  )
A . 文官政治 B . 君主专制 C . 分化事权 D . 中央集权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楚庄王 C . 晋文公 D . 秦孝公
简答题。

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纵观古今,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征服与扩张的暴力冲突等对外交往的方式,通过交往突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孤立隔绝状态。伴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兴起,欧洲的殖民扩张充满掠夺、奴役、屠杀,亚非拉美地区开始了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些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辟欧亚交通的人”,“第一个出使罗马的中国人”,他是谁?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哪种宗教传播到中国?

  2. (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五月访问非洲 “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古代中国和非洲往来也很频繁,请你列举一例相关史实。

  3. (3) 19世纪60年代,新疆地区出现了“一仆二主”的情况,我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是怎样解决这场危机的?对于今天我国政府推进新疆长治久安有何借鉴意义?

  4. (4) 中美关系走过了合作、敌对、关系改善、建交的历程,你认为影响当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5.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任意列举一例。

  6. (6) 如何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

下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                              

A . 小篆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课本中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吐蕃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 (4)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 (5) 请写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结合此特点,阐述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蓝田人 D . 马坝人
观察下图,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契丹、西夏商品经济发展 B . 契丹、西夏创制了文字 C . 以上货币在中原流通广泛 D . 货币样式模仿中原货币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任务二【分析论证】

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问题一: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体质特征、使用工具、用火、人与人的关系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

问题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形成原因。

任务三【方法总结】

  1. (1) 请将下列相关名词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北京人 ⑤山顶洞人

    洞穴中的祖先

    定居时代的祖先

  2. (2) 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两个问题须分别作答)
  3. (3) 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下列举措: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设立新疆行省③设置西域都护④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②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请问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最核心领导人物是:(   )
A . 吴广 B . 卫青 C . 霍去病 D . 张角
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 (1) 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

  2. (2)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某校要搞一个暑假夏令营,主题是“寻找历史的踪迹”,同学们准备考察我国境内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早的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 浙江 B . 北京 C . 陕西 D . 云南
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南双槐树遗址中,出土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符合家蚕的生物特点;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以上考古发现与“嫘祖养蚕缫丝”的远古传说,可以相互印证的是(   )
A . 远古传说中的螺祖确有其人 B . 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开始 C . 中国是纺织业的唯一发源地 D . 农耕时代社会分工的精细
下列哪些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A . 聚落 B . 家畜饲养 C . 磨制工具 D . 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