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依据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与现代人的头部相比,北京人的头部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
  2. (2) 从春、夏、秋、冬四季中选择一天,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1. (1) “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所述事件的主要目的和历史意义。
1368年,谁称帝,建立明朝(    )
A .  朱元璋 B . 朱棣 C . 赵匡胤 D . 忽必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2. (2) 材料二图一中,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据图二、三指出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唐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    )
A .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 B . 文成公主入藏后 C . 金城公主入藏后 D . 唐蕃会盟后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③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④
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湖南省博物馆专场,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辛追墓T形帛画的精彩内容。该文物出土于(    )
A . 长沙马王堆 B . 宁乡炭河里 C . 安阳殷墟 D . 澧县城头山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是在(    )
A . 公元前 40 年 B . 公元前 50 年 C . 公元前 60 年 D . 公元前 70 年
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习俗源自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下列组合符合史实的是(    )
A . 四面楚歌——楚汉之争 B . 三顾茅庐——刘邦 C . 破釜沉舟——诸葛亮 D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 . 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 . 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 . 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 . 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 20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 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 衣卫本来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 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 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的手续逮捕 和审问官民人等。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 去)。

-赵翼《檐曝杂记》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统治机构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根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史料结合】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画图学史】

  1. (1) 材料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有什么意义?
  3. (3) 如图是肖鹏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②

    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制度

  4. (4) 【角色扮演】李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诏令的官员:“统一度量衡;今后凡买卖交易统一使用(货币).废除原六国的文字,以为全国规范文字。
  5. (5) 【历史感悟】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 (6) 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央视《探索·发规》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 .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 .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 .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 .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将与之相关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或主要思想主张进行连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                              秦始皇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墨子

“兼爱”、“非攻”                                      孙武

“焚书坑儒”                                            庄子

“无为而治”                                            扁鹊

“望、闻、问、切”                                      晋文公

“纸上谈兵”                                            赵括

“退避三舍”                                            屈原

“卧薪尝胆”                                            勾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孟子

据史书记载,唐朝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财宝;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  )
A . 农业生产发展 B . 商业经济繁盛 C . 对外贸易活跃 D . 经济重心南移
某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准备撰写一篇有关北宋时期科学发展的毕业论文,他们最应该参考的著作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水经注》 C . 《梦溪笔谈》 D . 《资治通鉴》
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B . 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  )
A . 民族关系融洽 B .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A .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 .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C . 手工业作坊增多 D .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