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在科举考试中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
A . 南宋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A . 辩证的观点 B . 积极的观点 C . 消极的观点 D . 片面的观点

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①②③④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统一国家的建立

②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③繁荣、开放与革新

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结构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下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纹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 . “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 . 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 . 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 . 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秦朝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这表明秦朝(    )
A . 赋税沉重 B . 徭役繁重 C . 法律严苛 D . 刑罚残酷
某校七年级(1)班,排演汉初历史情景剧:“小兰:西汉初年,皇帝出行是不是用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拉车?小明:那当然,就是将相出行也肯定用马车。……”(  )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

④城市   ⑤ 磨制工具的发展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②③⑤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通常用作书写材料的是(  )

①竹木简②帛③纸草④羊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瓦舍在宋代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士大夫的提倡 B . 农民的要求 C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达官贵人的要求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寒假期间,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 北京周口店 B . 陕西西安 C . 云南元谋 D . 河南安阳
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下图样式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宋朝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道:“自秦汉以来的这一制度,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这一制度”是(   )
A . 统一度量衡 B . 君主专制 C . 郡县制 D . 统一货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请回答:

  1. (1) 2014年2月23日,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暨“新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在福建泉州开幕。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和所给出的提示,完成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答案写在方框内)

  2. (2) 为打通历史上最长的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3) 请各举两例说明,“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是历史事件是(    )

A . 哥伦布远航美洲 B . 麦哲伦航线 C . 郑和下西洋 D . 迪亚士航线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 . 西周 B . 秦朝 C . 汉朝 D . 西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人认为因修建“此河”致使“隋亡”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隋炀帝 D . 唐玄宗
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年有10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而且越来越少。这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诸侯争霸 B . 民族融合 C . 走向统一 D . 中央集权
中国象棋盘上写着“楚汉界河”,与此有关的战争是(  )
A . 牧野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