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 | 结论 | |
A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B |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 |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
C |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 |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D |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 明朝禁绝了中外通商贸易 |
材料一: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卡尔•马克思在英国报纸上发表的时评中说:……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六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零一四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万亿美元,在世界已居第二。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三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材料四:“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材料一:“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材料二:东晋成功地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史书记录当时的南方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