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探究题。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几朝?

  2. (2) 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朝?该朝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元朝时候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你认为出现这一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阅读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在《史记》《资治通鉴》中都有可能读到的历史史实是(   )
A . 商鞅变法 B . 春秋争霸 C . 三国鼎立 D . 开元盛世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 . 关汉卿 B . 苏轼 C . 王羲之 D . 曹雪芹
年,魏灭年,司马懿的孙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以为都,史称。他就是帝。年,西晋灭,统一了全国。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 《韩非子》 B . 《论语》 C . 《道德经》 D . 《孙子兵法》
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的是(  )

A .  《孙子兵法》书影     B . 《墨子》书影 C . 《论语》书影       D .       《庄子》书影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1. (1) 这首词里面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①,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在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②”。
  2. (2) 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③,以分知州的权力。为了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掌控,在地方设置④,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 (3) 1206年,⑤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
2016年11月,中央开展监察制度的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总督 D . 御史大夫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下列格言出自道家言论的是( )           
A . 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B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与下图我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应的朝代是(    )

图片_x0020_985370557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 .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B .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C .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D . 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临安即今天的(    )
A . 杭州 B . 南京 C . 开封 D . 西安
以下汉朝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光武帝

A . ③①②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①③②④
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

A . 犬戎 B . 匈奴 C . 吐蕃 D . 党项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废除了门阀制度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提高了官员素质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 . 县衙 B . 广州十三行 C . 市舶司 D . 海关
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 设置台湾府县,加强管理 B .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 . 从事反清复明大业 D . 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台湾经济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 . 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 . 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