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阅读《不要惊动别人的幸福》,回答问题

不要惊动别人的幸福

李良旭

①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句;我要是她男朋友一定给她买卧铺!没想到此话传到该同学耳朵里,让她难受了很久。

②路边有一个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岁月的沧桑,在女人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是,依然掩饰不了她年轻时曾经的妩媚、窃窕,那种从眸子里透露出来的风情,依然清晰可见。

③这时, 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一下车,就歉意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笑,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

④女人含嗔地看了男人一眼,说道,叫你在家吃好了再来,你就是不听。男人笑道,陪你一起吃,饭吃得香啊!俩人吃着饭,头挨得很近,还悄悄地说着话。女人看到自己的饭盒里多了几块肉片,就搛到男人的饭盒里。男人又把肉片搛到女人的饭盒里,说道,你辛苦,多吃点。女人说,不,你辛苦,你应该多吃点。几块薄薄的肉片,俩人互相谦让着,谁也舍不得吃那几块薄薄的肉片,但两人眼睛里却溢满了甜蜜和幸福。

⑤这时,地摊前走来了一个中年大嫂,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发出惊讶的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莱啊?一点油水也没有,没营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的叹气声。

⑥女人抬起头,尴尬地笑道,噢,是大姐啊!怎么啦?我这饭菜吃得可香甜啦!

⑦中年女人不住地摇头叹息,:你这是在糊弄谁啊?说句实话,你吃的饭菜,我家的宠物狗都不会吃的。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叭嗒叭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在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

⑧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⑨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一点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遗憾的。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老爸和老妈都有出息了,我只上了小学三年级,你妈才小学毕业,你在我们家可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地笑了。笑得很甜、很舒心。全家人带着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心情,送儿子到车站上学去了。车站,许多家长来送孩子,叮咛嘱咐之声,不绝于耳。

⑪突然,有人拍了他肩膀一下。他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个熟人,也来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上什么大学?他刚说出校名,熟人脸上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个大学?那个大学上了也白上,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儿子考的可是名牌大学,毕业了,很多单位都抢着要,月薪最少八千块啦。

⑫熟人转身理了理儿子的衣襟,说道,儿子,你真棒,可给老爸挣了面子。说罢,与老婆一起亲热地搂着儿子,向候奉室里走去。

⑬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背影,日光一下子踏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热人叽里呱啦一阵道珠炮似的自问自答,荡然无存,心从火热降到冰点。再看帅气的几子,眼晴里也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⑭嘘,不要惊动他人的幸福,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在你眼中看的是一种苦难,在別人的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 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锦、涟浒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天长。

  1. (1) 文章叙述了哪几个打扰了别人幸福的事?
  2. (2) 第⑦段中,女人为什么会愣愣地望若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3. (3) 第⑨段中,儿子为什么羞涩地笑了?
  4. (4) 第⑫段父亲为什么会亲热地搂着儿子向候车室里走去?
  5. (5) 请你说一说文章中的他们去打扰别人幸福的原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B .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C .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 . 这个星期天,到西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
A . 五谷之神 B . 土地之神 C . 天帝之神 D . 五帝之神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去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 (1) 选文中说“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慈母”和“严父”分别体现在那些事例上?

  2.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情味。
    ①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②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3. (3) 概括选文第四段内容,说说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4)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个对你影响极大极深的人,请仿照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静静地,你的微笑如春风抚平了我的烦躁;暖暖地,你的微笑如温泉滋润了我孤独的心;冉冉地,你的微笑如晨曦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微笑是宽容,是鼓励,是认可,是期待。有了你的微笑,我……

      请以“有了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

      要求:①内容真实,感情真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问(jí)          荒僻       忧心忡(chōng)      妇儒皆知 B . (qì)          粗拙       为人知(xiǎn)        千钧重负 C . 罚(chéng)      屏障       气冲牛(dòu)        天崖海角 D . 息(xùn)        奥悔       而不舍(qiè)         忍俊不禁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1) 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余告之       

  2. (2) 下面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 相与步中庭    贤才人远矣(《伤仲永》) B . 焉    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 .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 起行   终不遇
  3. (3) 翻译下列句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 (4)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5. (5)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环球网军事6月7日报道】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6日透露,计划于2018年发射的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将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它计划搭载荷兰低射频电探测仪、德国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等4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
  1. (1) 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2) 编者按: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再到“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60年里,中国航天人追梦的心从未放弃,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年,国务院把4月24日,也就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这是每一个中国航天人的骄傲。为此,人民网邀请你共话“中国航天60年”。请你为中国航天人些写一段赞美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词语解释:

①不厌其烦

②乐此不疲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ào)    匀(chèn)  纯(pǔ) B . (tuò)      忧(yù)    充(pèi) C . 天(chān)    坚(rèn)    游(gē) D . (sù)      望(tiào)    弥(màn)
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体现了一种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坚韧如铁的革命意志。请从下面任选一个阶段,谈谈保尔在该阶段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和意志的。

①革命意识初步萌发阶段

②斗争经验丰富成熟阶段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乙】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忧,遣使来言关南之地。地是石晋所割,后为周世宗所取。

    富弼奉使,往见契丹主曰:“两朝继好,垂四十年,一旦求割地,何也?”契丹主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 , 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

    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与?抑人主当之与?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

    弼又曰:“雁门者,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虽然,吾祖宗故地,当见还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地,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 ……契丹主知不可夺 , 自遣人来议。(节选自《智囊富弼》)

【注释】①石晋:即后晋高祖石敬瑭。②富弼:北宋名相。③籍民兵:让老百姓成为士兵。④将以何为:想要干什么。⑤专:个人专有。⑥任:承担。下文的“当”亦同。⑦首肯:点头表示同意。⑧备:防备。⑨夺:改变。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寡人与

    ②长跪而

    从诸将言

    ④民兵亦补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安陵君许寡人  而人主任 B . 君逆寡人者  求不获 C . 有先生也  晋卢龙赂契丹 D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塘水始何承矩
  3. (3)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北朝欲用兵,能保必胜乎?

  5. (5) 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①秦王和契丹主为得到土地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秦王以易地的方式吞并安陵国,而契丹主以的借口索要关南之地。

    ②唐雎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无礼指责和武力威胁,表现出 的性格;富弼出使契丹,面对契丹主的无礼指责和武力威胁,表现出仁而有威、以理服人的性格。

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 (1) ,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
  2. (2)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3)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4)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5. (5) 风声一何盛,!(刘桢《赠从弟》)
  6. (6)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 (7)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
  8. (8) 《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回清倒影。
  9. (9) 《与朱元思书》文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你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次梦回的低语。这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是你成长的烙印,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

请以《心有触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700字;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B . 爷爷返老还童 , 跟我玩起了打仗的游戏。 C . 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 . 学习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1)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2)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腰)下去,……

2016·江西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

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    ”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        ”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                

19.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答:                

阅读小说《母亲回家啦》(陈永林),完成1821题。(20分)

  大林没想到走丢了五年的母亲突然回家啦。五年前,犯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去了镇上,再没回家。大林和小林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

  大林激动地拥住母亲:“妈,这五年,你去了哪儿?”大林的眼泪一滴又一滴落在母亲的肩上,“妈,你准吃了不少苦。”

  母亲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这让大林心里更难过:“妈,你不认得你儿子啦?”母亲仍没反应,呆呆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脸泪水的大林。

  这时小林也来了。小林叫了声妈。母亲没听见。小林左看右看,然后把大林拉到一边说:“哥,我觉得她不是我们的母亲。”

  “胡说。哪有同母亲长得这么相像的人?”小林说:“母亲的脖子上有块红胎记,她的脖子上没有。”

  “红胎记也会消失。”“反正我觉得她不是我们的母亲。你要认她是母亲你就认,反正我不认。”小林说着走了。

  大林一个人养母亲。

  村里人都看不起小林。原本小林在村北开了家百货店,以往村北的人都到小林店里买东西。小林不认母亲后,村北的人都到村南大林开的店里买东西,情愿多走冤枉路。

  小林向村人解释:“她真的不是我母亲……”村人却听不进去:“你哥怎么就认了她是母亲?”“难道世上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这样小林的店开不下去了,只有关了门。大林店里的生意却是越来越好。小林把所有的怨气撒在大林身上:“都怪你认她是母亲……”“她当然是我们的母亲。”

  小林说:“我想起来了,母亲膝盖上有块疤,那是个雨天,母亲驮我看病,她摔了一跤,膝盖碰到一块石头,掉了一大块皮,流了许多血。伤好后留了一块疤。”

  小林拉起她的裤腿,她膝盖上没疤。“哥,你还有什么说的?”“这不能证明她就不是我们的母亲。”

  小林极其愤怒:“这还不能证明?难道伤疤也能消失?”大林笑笑:“有可能。”

  “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要认一个陌生人当母亲,让我背上不孝的骂名。”

  “退一步讲,假设她真的不是我们的母亲,那我们的母亲也准被别人收养了,别人照顾我们的母亲,我们也应该照顾别人的母亲。再说,她同母亲长得这么相像,有可能是母亲的孪生姐姐,母亲以前说过,她的孪生姐姐一生下来,就被外公送了人。那我照顾姨不应该吗?”小林说:“那你就供养你姨吧。”

  让大林和小林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母亲真的回家了。原来母亲被一个叫张树生的好心人收养了。

  母亲同那女人真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小林对大林说:“哥,你现在总相信我了吧?”大林说:“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母亲。我帮她洗脚时,发现她一只脚长了六个脚趾头,可我们的母亲没有。我如不认她,那她就得挨饿受冻,晚上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再说我服侍她,觉得就像服侍母亲一样,有种幸福感……”                                      (节选自《四川文学》2011年第5期)

18.文中体现爱心的故事较多,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19.文中画线句“母亲仍没反应,呆呆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脸泪水的大林”中加点的“仍”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20.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你列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

                                                                              

                                                                               

21.文中痴呆女人与母亲的相貌有哪些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大林明明知道痴呆女人不是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还坚持赡养她呢?(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