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不下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 .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C .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 . 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那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②必须写记叙文;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①今当涂掌事

    ②孰

    ③即刮目相待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吕蒙,以读书目的晓之以理,以自身经验动之以情,体现其善劝。 B . 文章描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C . 文章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形象地展示了三个人物各自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D . 文章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
下面四句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 B . 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C . 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D . 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邹扶澜

    ①小学时,读唐朝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虎,就开弓猛力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只只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②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③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④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十二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地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⑤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⑥这真是让人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⑦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庸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男孩》2003年4月版  有删改)

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 . 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 . 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 . 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1. (1) 【提信息】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请从两则相关材料提取主要信息(每则材料限12字以内)。

  2. (2) 【谈理解】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3. (3) 【言心声】

          材料四: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请根据材料四,为中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基(diàn)     猎(shè)      友(zhì)       扑迷离(suò) B . 障(pínɡ)     异(chà)     字(tiē)        目不园(kuī) C . 鸣(háo)      污(suì)      可(hán)      慷淋漓(kǎi) D . (zhāi)    胀(zhǒnɡ)   气(pò)       妇皆知(rú)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ráo)      田(pú)        抖(zhàn)      心贯注(qiǎn) B . (qiáng)褓    荒(miào)      留(zhì)       锐不可(dǎnɡ) C . (mì)       外(fèn)       哑(yīn)       成吉思(hán) D . (gù)       鞭(chī)       强(juè)       即物起(xìng)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 . 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 . 回顾叙利亚战乱的新闻报道,真正让人触目伤怀的不是各种有关死亡人数的报道,而是承载大量苦难内容的照片。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 .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 . 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 . 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 . 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该片屡屡刷新国内科幻电影。 C .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 . 汪曾祺的散文即使是叙写花草树木、瓜果食物、山水风景,还是怀人记事、谈文论艺,都极有韵致。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 (1) 这首词选取了绵绵的细雨、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读下面的一段话,画线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①戏剧单元开篇,编者就为我们送上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把舞台比作人生、②社会,含义隽永。戏剧艺术雅俗共赏,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既是消遣,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目前,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 , ③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近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④学刊,为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发起了主题征文活动。

A . B . C . D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品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2.尾联引用的典故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化苦旅》中作者在写《五城记》时写了哪五城

开封,南京,兰州,广州,成都  

开封,南京,洛阳,重庆,上海 

北京,上海,兰州,成都,南京  

北京,上海,洛阳,重庆,成都

名著阅读。(4分)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树皮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①这段文字节选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

 ②在《筑路》中,秋雨、泥泞等营造了恶劣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了险恶的社会环境,它们成了考验每一个革命者的试金石。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综合实践,做一做。(7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百家讲坛》,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尤其是易中天、于丹被誉为“学术超男”和“学术超女”,红极当今。其实,在七—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已经领略过“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列子的风采,他们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请回忆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诸子百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意蕴丰富的典故和成语,根据你课内外掌握的知识,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3)

梦中化蝶                   孔子               朝三暮四

周游列国                   孟子               不耻下问 

择邻教子                   庄子               舍生取义

2)写出上述诸子某一代表人物的一则名言。(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子百家”的思想至今具有现实意义,请你对其中的一种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超过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写上恰当的汉字。(3分)

酝(niànɡ)             发(jì)                清(liè)                  

清(chè)               枯(hé)                肥(shuò)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下面的题。(共4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分)

                                                                         

2.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