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彭斯的忍耐与宽容

    那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树枝朝她颈背上狠狠抽打了十几下。彭斯的眼里没有涌出一滴眼泪。我目睹着这一场面,不由得升起了一股徒劳无益的怒火,气得双手直发抖,只得停下手中的活儿,可是她那张若有所思的脸上,却神色如常,没有一点变化。

    “倔脾气的姑娘!”斯凯契德小姐嚷道,“你那邋遢习惯怎么也改不了啦。把扫帚拿走!”彭斯遵命照办了。当她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我仔细朝她打量着。她正把自己的手绢放回口袋,瘦削的脸颊上还有一丝泪痕在闪闪发光。

    傍晚的游戏时间,我觉得是洛伍德一天中最欢快的时刻。教室也显得比早上暖和了,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愉快感。

    我跳过几张长凳,钻过几张桌子,来到一个壁炉跟前;我看到彭斯正跪在高高的铁丝炉档旁,借着余烬的微光,默不作声、全神贯注地在看书,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还是那本《拉塞拉斯》吗?”我走到她身后问道。“是的,”她说。

    “你姓彭斯,名字叫什么呢?”

    “海伦。”

    “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吗?”

    “我从更靠北面的地方来,差不多快到苏格兰的边界了。”“你一定想离开洛伍德吧?”

    “不,我干嘛想离开呢?我是给送到洛伍德来受教育的,不达到目的就离开没有好处。”

    “可是那个老师,斯凯契德小姐,对你这么凶。”

    “凶?哪儿的话!她是严格,她讨厌的是我的缺点。”

    “可要是我换了你,我会讨厌她,对她反抗。她要是拿那个鞭子打我,我就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你也许不会那么做。可要是你真那么做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准会把你从学校开除出去。那就会让你的亲戚非常痛心。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之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这总比冒失行事,让所有和你相关的人都受连累好得多。”

    “可是,在满是人的屋子中间罚站,挨打,终归是丢脸的呀。再说你是这么大的姑娘了,我比你小得多,还受不了呢。”

    “可是既然你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命中注定要你忍受的事,你尽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我听了她这番话非常诧异,这套忍耐的学说,我领悟不了,她对惩罚她的人表示宽容,我更是没法理解和赞同。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助一种我看不见的光来看待事物的。我疑心也许她是对的,是我错了,可是我已不愿意深究这件事。

    “谭波儿小姐也像斯凯契德小姐那样对你很凶吗?”

    一提到谭波儿小姐的名字,她那严肃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温柔的微笑。

    “谭波儿小姐非常善良,她不忍心严厉对待任何人,哪怕是学校里表现最差的学生。她看到我的错处,就温和地给我指出,要是我做了点值得称赞的事,就大加赞扬。我非常珍视她对我的赞扬,但就连她的赞扬,也没能激励我经常做到遇事谨慎、考虑周全。”

    “很了不起。人家对你好,你也对人家好,这正是我一直想要做到的。要是大家对那些残暴不公的人一味宽容顺从,那坏人就要任着性子胡来了。他们就不再有什么顾忌,也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会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回击。我要说我们一定得这样——要狠狠回击,好好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要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我想,等你长大一点,你会改变这种想法的。眼下你到底还是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小姑娘。”

    “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海伦。有的人,不管我怎么想讨他们喜欢,他们还是一个劲地讨厌我,对这种人,我不能不讨厌。还有,对那些毫无道理地责罚我的人,我一定要反抗。这是很自然的事,正如有的人爱我,我也会爱他,或者我自己认为该受罚,我就心甘情愿地受罚。”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节选自《简·爱》第六章)

  1. (1) 阅读文中第一段画线的句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
  2. (2) 阅读文中结尾部分划线的句子,说说简·爱的言辞中折射出她怎样的生活经历。
  3. (3) 选文后面的两个章节写了谭波儿小姐对简·爱影响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述这件事。
  4. (4) 《简·爱》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说说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余光中历经战乱流离,将思乡情怀写成《乡愁》和《乡愁四韵》,被称为“乡愁诗人”。 B . 被问到与冯小刚合作电影《芳华》的初衷是什么,严歌苓回忆起了当年在文工团的经历。 C . “你看人行道修在哪里?”他说,“在大楼之间的空地上全种上草,不久就知道了。” D . 雪一下,这个城市就两样了——泰山公园啦,天德湖啦,秋雪湖啦,都呈现出别样的风姿。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黃,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在我的故乡,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吋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紫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汪曾祺小说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一一他(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

    ⑧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1. (1)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2. (2) 乡愁体现的不一定是“愁”,乡愁体现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依恋和精神需求。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写写你对“乡愁”的感悟。

    【要求】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②不少于150字。

翻译重点句子。                     
  1.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 (2)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读《名人传》,贝多芬幸运的定点是在1814年的会议中,人家看他身为欧洲的光荣。

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1. (1) 阅读《水浒传》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挡。”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那汉子”是指。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 (2) 按要求作答。

    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精神的人物,请从《西游记》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举例作简要分析。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萤火虫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他甲虫一样。而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小斑点。

    以上文字选自法国作家的优秀科普著作《昆虫记》。“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一句中,“即使……,也……”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关系。“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一句中,“在宁静的夏夜”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经常”的词性是。“萤火虫有色彩斑斓的外衣”一句中,“色彩斑斓”的短语结构类型是。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节选)

莫怀戚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1) 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2. (2) 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3. (3)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下列说法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 . 当你为同学们做好事,同学们夸你时,你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B . 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问我。" C . 当你正在做作业时,妈妈叫你吃饭,你说:"没见我正忙着吗?" D . 当你走在路上,别人不小心撞了你,别人马上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你说:"对不起?以后当心点。"
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B .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C . 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进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D . 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莫使“成”中生“败”

贾梦玮

      ①“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②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

      ③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④卧薪尝胆,逆境求胜,是人性固有的奋进一面,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怠,赢而骄,成而懈,则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比比皆是。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有时则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

      ⑤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连知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套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⑥可见,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却也不失为一句警策之语。

      ⑦“失败”无需悲情,“成功”亦不可轻言。人生在世难免几度浮沉,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

  1.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说说第②段文字的表达作用。

  3. (3) 请指出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的论证方法?

  4. (4) 结合第⑤段文字分析,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做到“成”中不“败”?

  5. (5) 作者在文末写道:“将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请你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成败”你将如何“拿捏”?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的爱。
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 .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下列文体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的标题应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B . 就结构而言,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 . 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文六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 . 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我校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 (1)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

  2. (2)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下联:

    B上联:;下联:

  3. (3) 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理由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南昌10月11日电记者从江西省文明办获悉,江西日前发布诚信“红黑榜”,其中20家企业荣登“红榜”,14名自然人与7家企业登上“黑榜”。荣登此次“红榜”的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据悉,除已有政策外,江西省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格限制。

材料二:“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材料三: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

材料四: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

  1. (1) 请为材料一拟写一个恰当的新闻标题。
  2.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述出来。
  3. (3) 阅读材料四,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 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 (2)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3. (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未见过这么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片瀑布,从空中垂下。

   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的赞美之情。

B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分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C.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分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

D.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怀中。

分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

练练你的文笔(请任选一题,在后面作文格内写作。)(50分)

1.有一位老人乘坐火车,在行进途中不慎将一只放在车窗边的新鞋子掉落车下。他思索片刻,索性将另一只也扔了出去。众人问其原因,他说:“我留下一只鞋子已没什么用了,扔出去,万一有人捡到它,还能配成一对鞋。人,有时候是要放弃一些东西的。”是的,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不能轻言放弃,但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放弃的,比如在学习与娱乐之间,在上课与上网之间,在情感与理智之间,在外出求学与减轻父母负担之间······都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学会放弃。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2.我与     (老师、母亲、春天、明月、智者、海伦·凯勒……)的对话(请补全题目再作文)

要求:语言连贯得体;中心突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600字以上。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中国计划在2012年底前建成1.3万公里高速铁路,这一里程数将超过世界所有国家高铁的总和。

C.载人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高科技领域。

D.通过日本大地震,使我们认识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性的力量熠熠生辉,人间大爱超越了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