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B .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C .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D .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乐在   ▲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这类节目的兴起,一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②从之前的《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到近期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欢迎。

③近年来,各类综艺节目看似“百花齐放”,从音乐真人秀到明星玩游戏,热热闹闹。

④另一方面也用有温度、有新意的电视表达,为追逐娱乐和喧嚣的荧屏带来一抹亮色。

⑤实际上同质化严重,没有多少艺术含量,也没有多少文化含量,备受观众垢病。

⑥随着这些综艺节目的泛滥与衰落,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

A . ③⑤⑥②①④ B . ③①④②⑤⑥ C . ①④②③⑥⑤ D . ⑥①④③⑤②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宾客大宴  

②众宾坐  

③其夫呓语  

④众妙备  

⑤中力拉崩倒之声  

⑥不能其一处也  

袖出臂  

⑧两战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上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B .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C .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D .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诗人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端午节到来之际,大家收集了几幅和端午相关的书法作品,对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①是用楷书书写的,字体端正,用笔有力,笔画清劲,令人神清气爽。 B . 在楷书之后,我国的书法又产生了隶书、行书等字体。 C . 图②是隶书,字体宽扁,一波三折,法度严谨,古朴典雅;隶书开创了汉字的书写形式。 D . 图③的字体为行书,该字体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大文豪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④③①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 , 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 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 , 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 (1)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 (2)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 , 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4. (4)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B .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C .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名著阅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名著中的一些老师形象让人过目不忘,请你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能力层级

阅读材料

阅读任务

识记

他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 (《红星照耀中国》)

文中的“他”是:

理解

她的友谊及与她的交往始终是我的一种安慰!——简·爱对恩师潭波尔小姐的评价。

请概括一件事,印证简·爱对潭波尔小姐的评价。概括②

分析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深情。

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深厚,为什么会选择离开他?原因: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九步之暖
        ①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
        ②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 床前如灵魂出壳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
        ③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孀居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
        ④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
        ⑤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的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
        ⑥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
        ⑦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
        ⑧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
        ⑨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
        ⑩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
        ⑪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叶喘着长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
        ⑫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撤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
        ⑬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 (2) 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B . 文章对露露爸爸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他乐观的性格。 C . 文章④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一哲入院的原因及严重的病情。 D . 一哲的“九步”既温暖了露露,又温暖了众人。
  3. (3) 选文⑤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一哲怎样的心情?

  4. (4) 选文⑦段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5. (5) 比较下面的原句和改句,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说说理由。
    原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
    改句:一哲向露露挥挥手,然后,向外走去……

  6. (6) 读了选文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

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 《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C . 《说和做》选自《闻一多全集》,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D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后人把《木兰诗》和《敕勒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和那谆谆教导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 . 大量植树造林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C .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D . 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shì)候     波(lán)     (píng)障     阴风怒(háo) B . (cù)拥     (zhī)心     赏(sì)     繁花(nèn)叶 C . (bì)护     (zhòu)纹     (jiàn)或     清荣(jùn)茂 D . (xuān)哗     潮(xùn)     (wǎn)惜     优(liè)得所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对这些潜滋暗长的腐败现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B .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让当地民众惴惴不安 C . 妙手偶得的文章,往往比苦思冥想的文章更有灵气。 D . 经过老师的揠苗助长的引导,他有了很大进步。
选出对杜甫的《登高》赏析有误的一项(  )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①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A .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之中,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B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C .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发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D .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句和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句比第句强。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 低首     平展      翅翼     沉醉 B . 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 . 叹息     哲人     热望     咏赞 D . 飘逸     绿潮     流盼     摇拽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辍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②丁壮:壮年的男子。③即墨:战国时的地名。下文的“大行”、“辍辕”、“武关”都是古地名。侵虞:侵犯。  踣:跌倒。应侯:顺应时令。   

贱麦:贱价的麦子。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苦支备                                      每年           

B、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祸患

C、今大雪                                      早晨

D、臣                                        责怪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有少劳,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A、马无故入胡

B、道渴

C、不可久居,乃记之

D、非其有取之

10、下面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王认为筑城可以与强国隔绝巩固齐国的国防。

B、齐王认为筑城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好事。

C、齐王既看到了筑城的好处又看到了筑城的危害。

D、艾子给齐王讲雪中饿民的故事,意在劝谏齐王不要筑城。
 

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