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十四县”,又派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相对落后的鲜卑族学习中原汉族,以谋求进步的一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在政治上,改革依照已有官制传统,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种,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在经济上,将土地按功能分为桑田、露田两种。……同时在授还土地时对鳏寡孤独还给予适当的照顾。为了便于学习汉族,拉近与汉族世家大族的关系,孝文帝下令“拓跋”改姓“元”;“独孤”改姓“刘”等。孝文帝还曾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摘编自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
材料一:中世纪的英国货币铸造体制以英王的高度控制和高标准货币而著称。由于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存在的分散性和货币铸造的混乱以及欧洲大陆货币制度变革的冲击,英王亨利二世对货币铸造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革新,主要包括废除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固定货币设计样式;重组铸币厂,替换全体铸币师;设立皇家货币兑换所,直接征收铸币税。这次改革改善了货币流通,加强了英王时铸币权的控制,新的具有现代契约性的货币制度开始出现。
——摘编自崔洪健《英王亨利二世时期货币铸造体制变革探微》
材料二:元末统治者“开河变钞”,物价飞涨,成为社会动乱的寻火索,纸钞一度退出流通领域,商民皆使用铜钱。明初朱元璋进行了币制改革,重新确立了一套以纸钞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背景下,纸妙为明朝政府解决统一与建设的费用问题开辟了一条捷径,政府支出用钞主要集中在军费、赏赐、俸禄、工匠费用、赈济灾民等方面。纸钞发行的二十年间大幅贬值,到弘治年间,已是“宝钞,今惟官府行之……民间得之,置之无用”,正统以后纸钞逐渐废弃。
——摘编自李曰强《明初币制改革初探——兼论大明宝钞在明初的积极意义》
一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 、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四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
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国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明太祖与奏章
据中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3)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21.王阳明与朱熹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B. 对理的认识不同
C.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态度不同 D.对生活方式的态度不同
14.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
A.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已在辽沈地区率先打响 D.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
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
①技术先进 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各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 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法律条文 | 出处 |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 汉《仁年律令告律》 |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 《唐律疏议斗论律》 |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 《大明律》 |
亲属相为容隐 |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
A. 血缘关系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度逐步淡化
C. 等级秩序日益固化
D. 法律的儒学色彩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