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 ③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护宗法贵族利益
材料: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与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对于发展好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
——摘自傅莹《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不义战争中的觉醒反抗者。试结合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⑶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⑷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却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让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39. 中国现存较早的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列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楷体汉字 | 执 | 王 | 臣 | 劓 |
| ||
甲骨文 | | | | |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2.据史书记载: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开始设置“三公”官职 B.皇帝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C.丞相是皇帝主要的行政助手 D.御史大夫掌政令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