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人) | 78000 | 272000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③18世纪中叶,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④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年代 | 1700年 | 1801年 | 1851年 |
总人口(万人) | 506 | 866 | 2088 |
城市人口(万人) | 85 | 238 | 1119 |
城市率 | 16.8% | 27.5% | 53.6% |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黑夜代表 “罪恶与危险”。但17—18世纪的西方城市里,以娱乐和社交活动为主的夜生活逐渐流行;18世纪中后期以来,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教会势力的削弱 B . 照明条件的改善
C . 资本扩张的需要 D . 思想观念的变化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摘编自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摘编自《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Z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的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4分)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 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 四百四十行 ”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调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该老师所评价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商鞅变法
有一本著作,记录了我国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涉及畜牧业等。它的内容中“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作者为
A.王祯 B.贾思勰 C.徐光启 D.沈括
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
A.未能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对革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D.排斥了的正确领导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