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将一铜圆盘置入如图所示的不同磁场中,磁感线和盘面垂直,若给盘一初始角速度使其绕过圆心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 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圆盘能停下来的是    
A . B . C . D .
关于下列的圆周运动,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如图甲,在地球表面上 P、Q 两人均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P、Q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 如图 甲,在地球表面上 P、Q 两人均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P 点的线速度比 Q 点的线速度大。 C . 如图乙,木箱内固定一倾斜光滑斜面,斜面上放置一小物体。当木箱向左匀加速时,处于该斜面上的小物体有可能保持相对静止 D . 如图丙,木箱内固定一倾斜光滑斜面,斜面上放置一小物体。当木箱随圆盘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处于该斜面上的小物体可能保持相对静止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一定指向圆心,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可能不指向圆心 B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也可以保持不变 C . 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D . 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同
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 .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 .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是因为支持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 .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 . 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能比这几个共点力都要小 D . “厘米”、“克”、“秒”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表头G,内电阻为Rg=100Ω,满偏电流为Ig=1mA.现将它们分别改装成量程为0.6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3V的电压表,需分别并联一个电阻R1和串联一个电阻R2 , 则R1和R2的值分别为多少?

如图,长L1宽L2的矩形线圈电阻为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边缘,线圈与磁感线垂直.将线圈以向右的速度v匀速拉出磁场,求:

  1. (1) 拉力F大小;
  2. (2) 拉力做的功W;
  3. (3) 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q.
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B . 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作为质点 D . 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
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此物体(   )
A . 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2m B . 第1s末的速度是2 m/s C . 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D . 第3s初的速度是4 m/s
“嫦娥二号”环月飞行的高度为100km,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比环月飞行高度为200km的“嫦娥一号”更加翔实.若两颗卫星环月的运行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嫦娥一号”的线速度是“嫦娥二号”的 B . “嫦娥一号”的向心加速度是“嫦娥二号”的 C . 若两者的绕行方向均为逆时针,从图示位置开始,“嫦娥一号”将会从后面追上“嫦娥二号” D . 虽然“嫦娥一号”离月球较远,但运行时的向心力可能比“嫦娥二号”大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 , 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拉木块甲,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 L+ B . C . D .
带电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1;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 ,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若加上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 ,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 , 若加上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且保持初速度仍为v0 ,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4 ,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则(   )

A . 一定有h1=h3 B . 一定有h1<h4 C . h2与h4无法比较 D . h1与h2无法比较

磁体之间通过磁体周围的______发生相互作用。

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B.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必须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只用一根弹簧秤无法完成

    D.在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E.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球被竖直挡板挡住,若斜面足够长,g10m/s2,求:

1)球对挡板的压力N1

2)撤去挡板后,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2的大小;

3)撤去挡板起2s末小球的速度v的大小.

图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C.从动轮的转速为n  D.从动轮的转速为n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xt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个物体不同时出发

    B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出发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D  t2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

                                                                                                                                   

如图所示,质量为M=10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AB部分为半径R=0.5m的光滑圆孤,BC部分水平粗糙,BC长为L=2m。一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滑到C点刚好停止。已知小物块质量m=6kgg10m/s2

求:(1)小物块与小车BC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物块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如图所示,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平板车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10kg的物体A,整个装置静止于水平路面上,此时弹簧的拉力为F=5N。若平板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但a≤1m/s2。则    

       A.物体A相对于车仍然静止

       B.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逐渐增大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乙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

B4 s末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C4 s末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物体何时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