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某实验小组只用一个弹簧秤进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1. (1) 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把两根细线中的一条细线与弹簧秤连接,然后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记下秤的示数F1和两细线的方向;

    ②放回橡皮条后,将弹簧秤连接到另一根细线上,再同时拉这两条细线,使橡皮条的一端伸长到O点,并使两条细线位于记录下来的方向上,记下秤的示数F2

    ③再次放回橡皮条后,用弹簧秤连接一根细线,__;

    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与步骤③比较,得出结论。

  2. (2) 图示步骤中,若保持弹簧秤所在一侧细线方向不变,O点位置不变,将右侧细线缓慢移至虚线位置,弹簧秤读数的变化情况是:__。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 物体所带的电 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 物体带电+1.60×10-9C,这 是因 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式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 . B . C . D .
A,B两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甲,已知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A物体在v-t图像中的两段曲线形状相同,则有关A,B两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A物体先加速后减速 B . 0-2t0这段时间内,t0时刻,A,B两物体间距最大 C . 0-t0时间内,A,B两者的加速度大小一直都不相等 D . 2t0时刻,A,B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减至90km/h,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B . 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 C .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D . 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大于减小的动能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 、内阻 的直流电源,导轨间的距离 。在导轨所在空间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 、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 现把一个质量 的导体棒 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的电阻 ,导体棒恰好能静止。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 , sin37º=0.6,cos37º=0.8)求:

  1. (1)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2. (2)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如金刚石是晶体,石墨是非晶体,但组成它们的微粒均是碳原子 B .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C . 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 D .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气体的体积减小而温度降低,则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个数可能不变 E .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间接反映了炭粒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 =38.40 cm、 =21.60 cm、 =26.40 cm、 =31.21 cm、 =36.02 cm所示。已知 =50 g、 =150 g,频率为50 Hz,则(g取9.8 m/s2 , 所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1) 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6时的速度 =m/s;
  2. (2) 在打点0~6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 (3) 若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图象如图,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m/s2

某同学搬运如图所示的磁电式电流表时,发现表针晃动剧烈且不易停止。该同学在两接装线柱间接一根导线后再次搬运,发现表针晃动明显减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未接导线时,在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 . 未接导线时,在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C . 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减弱,这是因为表内线圈没有产生感应电动势 D . 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减弱,这是因为表内线圈没有产生感应电流
氢原子核外电子分别在n=1、n=2的轨道上运动时,下列相关物理量的关系正确的有(   )
A . 电子运动的向心力F1<F2 B . 电子的轨道半径r1<r2 C . 电子运动的角速ω1<ω2 D . 氢原子总能量E1<E2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客机,最大航程为5555千米,最多载客190人,多项性能优于波音737和波音747.若C919的最小起飞(离地)速度为60m/s,最大起飞质量为7.5×104kg,起飞跑道长 2.5×103m.C919起飞前的运动过裎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起飞时空气及其他阻力恒为C919重力的10%,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C919的最小起飞加速度为1.44m/s2 B . C919起飞过程中在跑道上运动的最长时间为42s C . 最大起飞质量下,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至少为l.29×105N D . C919起飞(离地)的瞬间所受的合力为零
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增大照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变大 B . 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C . 保持照射光的强度不变,不断减小照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D . 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
如图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小球A、B,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当突然剪断细绳时,小球A与小球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 0、 B . 、0 C . g、g D .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运动到B的径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为aA、电势能为EPA;在B点的加速度为aB、电势能为EPB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粒子带正电,aA>aB , EPA>EPB B . 粒子带负电,aA>aB , EPA>EPB C . 粒子带正电,aA<aB , EPA<EPB D . 粒子带负电,aA<aB , EPA<E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因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液体表面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B . 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C .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D .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E . 气体压强的大小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及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有关

如图所示,一条小河两岸的高度差是h,河宽是高度差的4倍,一辆摩托车(可看做质点)v020m/s的水平速度向河对岸飞出,恰好越过小河.若取g10m/s2,求:

(1)摩托车在空中的飞行时间;

(2)小河的宽度.

质量为m的物体P置于倾角为θ1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接着P与小车,P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以速率v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与滑轮间的细绳和水平方向成夹角θ2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的速率为v         BP的速率为vsin θ2

CP处于超重状态     DP处于失重状态

                

如图所示,离地H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处于电场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电场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的电场中,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已知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最终落在地面上。则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沿墙壁下滑时,物体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从脱离墙壁到落地之前的运动轨迹是一段直线

C.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物体与墙壁脱离的时刻

在地面附近存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B,磁场区域的水平宽度均为L,磁场之间的无场区域的水平宽度也均为L,水平方向有足够多的磁场条,竖直方向磁场足够长。建立坐标系如图,现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从图示位置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进入场区,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有关线框的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