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次天文现象中,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做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若某时刻该行星正处于最佳观察期,行星、地球的绕太阳的运行方向相同,如图所示,求:
(1)该行星绕太阳的运转周期T1
(2)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Δt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电势能减少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3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25m处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
A. 1s B. 3s C. 5s D. 3+ s
如图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AC和DE间,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ADEC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上部分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OF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AC边界上与O点相距为a的P点垂直于AC边界射入上方磁场区域,经OF上的Q点第一次进入下方磁场区域,Q与O点的距离为3a。不考虑粒子重力。
(1)求粒子射入时的速度大小;
(2)要使粒子不从AC边界飞出,求下方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应满足的条件;
(3)若下方区域的磁感应强度B=3B0,粒子最终垂直DE边界飞出,求边界DE与AC间距离的可能值。
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粒子动能逐渐减小
D.粒子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更大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在某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米,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m/s2,该路段的限速50km/h。则该车是否超速
A.不超速 B.超速 C.无法判断 D.刚好是50km/h